第七十八章 动荡十月(三) (第2/3页)
——————
一转眼,四个月的时间一晃而逝。
阿拉伯的春季短暂而模糊,白天依旧干燥,但夜晚甚至比北方还要寒冷。
对陆凛而言,在中东度过的第二个冬天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只是政事并不像气候这样赤裸裸地不加掩饰。
在过去的四个月里,以沙姆斯国王为首的苏德里派,以“为哈利王子复仇”为名,发动了一场迅猛而残酷的清剿。
王室的部队和安全部门如铁拳般砸下,将无数大小家族连根拔起。
他们的财产被没收,大部分家族的成员神秘消失,就连陆凛也不清楚这些人究竟被送去了哪里。
然而苏德里派的清洗并未带来预期的震慑效果,反而像是捅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各种形式的抵抗从四面八方涌来,让推行改革的苏德里派一度感到他们仿佛在与整个国家为敌。
一些极具影响力的宗教学者不断颁布法令,公开谴责电视、女性教育、男女混合场所等是“西方腐败文化的象征”,是在侵蚀国家的信仰根基。
而部落派系也趁势作乱,他们暗中煽动民众抵制为建设新学校医院而进行的征地,鼓动传统商人罢市,让苏德里派宏大的“十年发展计划”在具体执行层面举步维艰,以此证明苏德里派的政策“不得人心”。
在利雅得,每一间新学校的建立,每一所新医院的开张,都成了双方激烈争夺的“兵家必争之地”,一些被任命推行改革的官员刚刚上任,就可能因为巨大的压力或被挖出的丑闻而迅速被罢免。
而这也让苏德里派认识到,推动双志现代化的改革,难度远超想象。
至于陆凛,他早早就回到了哈夫巴尔的军事基地,经营着他的军队。
时不时的在国防部的撮合下,他还会联系哈希姆王国或苏尔里亚,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对外宣称是“为了应对锡安带来的威胁”而进行的必要备战。
这一招通常很有效,每当边境军演的消息传回利雅得,国内斗争都会短暂的平息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不光是双志,阿拉伯国家的局势都处于动荡之中。
马斯尔因战败和屈辱的条约,国内抗议浪潮汹涌,总统下台之声不绝于耳;
哈希姆老国王去世,新王仓促上位,阿拉法特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内反锡安的游行已成常态;
巨额战争贷款以及未能夺回大马士革,让苏尔里亚民怨沸腾,但都被哈菲兹司令以铁腕手段死死压住。
同时还有腓尼基,四个月的时间并未让内战停息,反而从贝鲁特不断向外蔓延,战火逐渐有愈演愈烈之势。
——————
腓尼基,贝鲁特东区。
这座曾经的地中海明珠,如今已大半沦为废墟。
长枪党的领袖皮埃尔坐在长桌首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他的头发变得近乎全白,但他深陷的眼眸中,那簇复仇的火焰却燃烧得异常平静而暴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