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河谷战役(一) (第2/3页)
会陷入密集雷区,不光坦克容易陷入淤泥,工兵排雷时还会暴露在交叉火力之下。
不论哪种情况,多夫少将都有信心让这条河谷变成阿拉伯盟军坦克的坟场。
多夫少将继续阐述这种防御体系的核心优势:“这种多层次、蛛网式的节点部署,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极大拖慢敌军的进攻节奏。利用地形和火力配置,我们可以在敌军陷入迟滞时集中优势兵力,有效摧毁其有生力量——不管对方投入多少部队,结果都没有区别。”
这时,参谋长在一旁补充道:“除非他们能从河谷上方飞过来,或者从雷场底下钻过去,否则我们的防线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什穆埃尔司令原本还对防线寄予厚望,可一听到“万无一失”四个字,眉头就立刻锁了起来。
他不由得想起去年的巴列夫少将,他也是同样自信地宣称自己的防线“万无一失”,将成为马斯尔的叹息之墙。
这条用沙子筑成的大坝长达一百多公里,几乎掏空了锡安的国库,花了上百亿美金,魔幻程度堪称近代中东之最。
他甚至用自己的名字,给他的得意杰作起了一个“巴列夫”的相同名字。
这道防线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利用了沙子松散的特性,几乎免疫任何炮弹的轰炸,几十米高的沙丘让坦克无法越过,同时巴列夫防线底部还设有燃油管道,开启后仅需数分钟就能点燃整条苏伊士运河。
乍一看这条防线无懈可击,但巴列夫偏偏忘记了一个弱点。
那就是沙子怕水。
在赎罪日开战的第一天,马斯尔的陆军趁锡安士兵休假的间隙,强行渡河,并用早已准备好的,450条高压水枪对着沙子大坝猛冲。
短短五个小时,巴列夫防线就冲出了数个缺口,紧接着马斯尔第二、第三集团军长驱直入,几乎导致锡安全线溃败。
而这也让锡安在国际上沦为笑柄,巴列夫在战后被喷到主动引咎辞职,但他的名字将与“巴列夫防线”一起名留青史。
“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
想到这里,什穆埃尔司令严肃警告道,“更何况我们这次的对手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