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清洗(一) (第1/3页)
双志,吉达港。
这座位于双志麦加区最西侧的港口城市,虽然表面上看着名不见经传,但实际却掌握着接近全国四成石油出口的运输管道,并且由于麦加区直接经由教会管辖,不论是保守派还是进步派,都很难插手这里的事务。
新月刚刚升起,哈勒凡家族的临海庄园已是灯火通明,尽管正值国丧期间,这座占地二十公顷的庄园却丝毫不受影响,府邸中传来笑谈和觥筹交错的声音。
来自波斯的地毯铺满了大理石地面,天竺运来的丝绸帷幔在夜风中轻扬,空气中弥漫着玫瑰香水和烤全羊馥郁的香气。
“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哈勒凡家族的家主,肥胖的阿卜杜勒·哈勒凡举起镶嵌宝石的金杯,油腻的手指上戴着三枚硕大的翡翠戒指,“愿真主保佑我们的生意蒸蒸日上!”
宴会厅内,三十余位宾客纷纷举杯,在座的还有贾西姆家族的族长费卢多,肯尼亚的石油商人奥卢,以及几位非洲部落酋长,他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舞池中扭动腰肢的舞娘。
“要我说,咱们那位新国王还是比较顾及‘兄终弟及’的传统的。”
费卢多慢条斯理地开口道:“不过,在王位选举上,一连四位亲王缺席或者主动放弃继承权,这明眼人都能看出有问题,穆罕穆德还真是手眼通天啊。”
“他的那个儿子就更是厉害了。”另一位当地家主感叹,“这样的军功,回来以后怕是真要封圣了!这天下,迟早是苏德里家的。”
“管他呢!”阿卜杜勒拍着圆滚滚的肚皮大笑,“利雅得那些大人物争权夺利,与我们何干?吉达港天高皇帝远,是教会的天下!我们的生意照做不误!”
坐在主位上的男人一言不发,衣着不俗,周围人下意识与他保持一段距离,不过这并非疏远,而是敬畏。
“二伯,看着这些人还真有意思。”
男人身边的一个少年笑道:“男子身旁的少年低声笑道,“明明渺小如蚁,仗着些许庇护就敢肆意妄为,拼命敛财不说,连国政都敢妄议.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男人唇角微微扬起:“都让你别跟来,既然听了这些大逆不道之言,你的脑袋也一样难保。”
青年嘻嘻笑道:“大不了我去找我姑姑求求情,历代国王都要娶谢赫家的女人为妻,我的姑姑嫁给陛下也好二十年了,按辈分,那个阿米尔还是我的堂兄呢!”
男人有些头疼地摇了摇头,端起咖啡抿了一小口。
男子无奈摇头。在双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谢赫家不争王位,但王座上永远流着谢赫家的血。
这并非虚言,而是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纳季德的一纸盟约。
当时的阿拉伯半岛还处于政治和宗教上的分裂状态,沙特家族还只是个纳季德地区的部落,与几十上百个同样的家族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半岛的各个角落。
而这时候,谢赫家出现了一位名叫“瓦哈卜”的学者。
瓦哈卜提出主张回归纯正的伊斯兰教教义(即“瓦哈比主义”),并与当时的王室领袖本·沙特,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
本·沙特承诺用武力和政治权力保护并推广瓦哈卜的宗教教义,而作为回报,瓦哈卜及其家族将为沙特家族的统治提供宗教合法性。
简单来说,就是沙特家族负责扩张领土、管理政务、指挥军队;
谢赫家族负责保护伊斯兰教法的施行和宗教权威的地位。
就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就这么出现了。
每当沙特家族准备发动战争,谢赫家族就通过发布“法特瓦”,将沙特家族的军事扩张定义为“吉哈德”,将反对者定义为“异教徒”,从而为战争提供了神圣的理由。
而这种盟约关系一直持续至今,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两大家族一直频繁通婚,血缘上的纽带使两个家族的命运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要不是苏伊士运河被锡安人占住了,我们能赚的更多!”
阿卜杜勒叹了口气,将一块羊肉塞进嘴里大嚼:“在这点上,我们倒是和马斯尔人看法一致.锡安人必须消灭!”
以往哈勒凡家族盗取国家输油管道的原油,转售西方工业国。
战争爆发后,运河封闭,囤积的石油只能低价销往非洲。
不过对他们而言,这本就是无本买卖,利润依旧可观。
贾西姆族长突然说道:“听说穆罕穆德正在清查石油出口记录,我们最好小心些。”
“查账?”阿卜杜勒不屑的目光瞥向身后的宅院,露出得意的笑容:“负责审计的能源部副部长,现在就在我的别墅里度假呢。”
众人会意地笑起来。
舞娘们跳得更加卖力了,乐师奏起欢快的旋律,仆人们端着盛满烤驼峰和鱼子酱的金盘穿梭其间。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而奢靡。
阿卜杜勒看向石油商人奥卢:“对了,下个月运往坦桑尼亚的价格,价格需要上调一些。毕竟现在局势特殊,风险也更大了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