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班达尔 (第1/3页)
泰米叶目睹着眼前这撼动人心的一幕,激动得几乎难以自持。
封圣了。
长久以来,关于陆凛的称号,在民间与军中始终存在一种微妙的模糊。
最早在努科希尔追随他的老兵们,私下里尊称他为“先知”,认为他仿佛接受了天启,因为他洞悉了战争与取得胜利的轨迹,而这确实与《古兰经》中对先知的某些描述不谋而合。
然而,随着他解放加纳姆,在万众欢呼声中,另一种声音开始传播开来,那就是——他是“吉卜利勒”的转世。
这两种称谓,在神学上有着天壤之别。
因为在伊斯兰教义中,至圣穆罕默德被尊为“封印先知”,意味着他是最后一位先知,此后再无新的先知降临。自称为“先知”,本身便触及了教义的底线。
但天使转世不同,
天使是亘古存在的灵体,是传达真主启示的媒介。
而且这件事有先例,那就是耶稣(在阿拉伯语中称为“尔萨”)。
因此,将王子殿下定位于天使吉卜利勒的转世,便巧妙地绕开了教义的藩篱,使其神圣性与合法性得以确立。
而泰米叶,作为军中地位尊崇的大伊玛目,在此事的推动与神学阐释上,可谓居功至伟。
他近乎贪婪地凝视着眼前仿佛被光芒笼罩的男人,想要将这幅神圣的画面,如同经文般深深镌刻在自己的心底,直至灵魂深处。
“真主啊”
他喃喃低语,一股难以言喻的幸福感与巨大的释然感,从他内心深处涌出,仿佛真主赐予他的一项终极使命,已然达成。
他在人群中深深俯首,用最为虔诚祷告道:
“赞颂归于调遣众仆、差遣天使的主.主啊,求您以吉卜利勒的使命,成为正道的引领,使这柄利剑成为惩恶的坚盾。求您使祂的言语成为智慧,使祂的沉默成为威严,使祂的胜利成为您慈悯众生的明证.
仁慈的主啊.”
————
利雅得,费萨尔宅邸。
即便是在私宅内,班达尔依旧一身笔挺的军装。
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局势下,他必须时刻准备着,应对任何突发的军事事态。
从血统上来看,班达尔的祖父是开国国王的弟弟,他生来也顶着“王子”的头衔。
但像他这种旁支成员,属于会得到一定的重用,但是却不会让其接触到权力的核心。
就类似宗族的本家和分家。
本家象征王室的嫡系,而分家的存在是为了拱卫主家。
因此,像是班达尔这样的王子,在年轻的时候,大多数会被送去国外学习各种知识。
等回来以后,成为各部门的基层干部,辅佐嫡系。
这些数量庞大的分家,与数量相对较少的本家,构成了双志金字塔一般的权力结构。
而这也是一种默认的事实。
费萨尔家作为开国国王既定的,管理王室卫队的家族之一,班达尔成年后,就被送往合众国的军事学校留学。
待到回国,直接被授予中尉军衔,送入当时还是“王室卫队”的陆军,被担任步兵排的排长。
这是一套标准流程,班达尔对此也并没有什么不满。
后来“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阿拉伯各国开始采购武器,双志也从合众国淘换到了大批的“先进”的装备。
由于班达尔有过合众国的留学经验,外加年轻,就顺理成章地进入新成立的装甲部队,又从上尉晋升为了校官。
原本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他大概会花上数年时间晋升中校,担任旅部的参谋长或者副团长,开始向战役策划和司令部运作层面转型。
但再要往上就很难了,也许在某位地方总督的提携下他能够晋升上校成为旅长,但想要成为将军则需要巨大的契机,一般涉及到大规模的战争,还有派系.基本上没有十几二十年,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两年前。
他的顶头上司将他送去了努科希尔,去辅佐一个年轻的草包王子。
在班达尔看来这是一项“送死”的命令,上头的意思大概是想让一位血统高贵的王子死在前线,这样既能激发国内民众的抗战热情,又能以受害者的身份获取国际上盟友的援助。
从政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