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裂痕 (第1/3页)
冰冷的秋雨敲打着重庆府“丰裕”米行门前湿漉漉的青石板。那面醒目的“蜀江平粜”木牌,如同投入滚油锅中的水滴,在压抑沉闷的街市瞬间炸开了锅!
“让让!让让!蜀江卖平价粮了!真的!白米一斗才二钱五!”一个刚买到粮食的汉子,扛着半袋米挤出人群,脸上带着劫后余生般的狂喜,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瞬间点燃了更多人的希望!
“二钱五?!天爷!比市价便宜快一半了!”人群如同被磁石吸引的洪流,疯狂地涌向米行!长长的队伍蜿蜒如龙,从米行门口一直甩到街尾,还在不断加长!无数双布满老茧、沾满泥泞的手紧紧攥着铜钱、碎银,眼中燃烧着对生存最本能的渴望。买到粮的人,小心翼翼地护着怀中的粮袋,口中不住念叨着“蜀江仁义”、“林帅恩德”,脸上是久违的、带着泪光的笑容。
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日之内便飞遍了重庆府的大街小巷!蜀江商行旗下其他几家粮铺、布庄、杂货铺也相继挂出“平粜”、“平价”的牌子!粮价应声下跌!虽然依旧高于封锁前,但那令人绝望的飞涨势头,被硬生生扼住了咽喉!
沸腾的民声,汇成了无形的洪流,冲击着官府布下的铁幕。
成都府,按察使行辕。
杨涟端坐在书案后,脸色铁青。他手中捏着一份来自重庆的加急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蜀江平粜”的盛况和市面粮价回落的实情。另一份,则是都指挥使司刚刚呈上的军报:川北张参将部在向铜梁推进途中,遭遇不明身份武装的频繁袭扰,粮道数次被断,行军迟缓!川南李守备部在江津外围,亦受到当地乡民自发组织的“巡防队”阻挠,借口“防匪”,寸步难行!
“砰!”杨涟一掌重重拍在案上,震得茶碗跳起!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他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燃烧着被公然挑衅的怒火,“林宇!好手段!好一个‘蜀江平粜’!好一个‘民心所向’!这是在打朝廷的脸!是在动摇封锁的根基!”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射向下首垂手肃立的李经历和王振:“封锁呢?!本官三令五申,要铁桶一般!为何还有如此巨量粮食流入重庆?!那些‘平价’粮,从何而来?!”
李经历和王振冷汗涔涔,王振硬着头皮道:“回禀大人,各水陆要卡盘查极严,大宗粮车确已断绝!但……但卑职怀疑,必有地方官吏胥吏,监守自盗!利用‘官仓损耗’、‘赈济陈粮’等名目,将库粮偷运出去,卖与蜀江!还有……还有那些行商小贩,肩挑背扛,走山间小路……”
“怀疑?怀疑顶个屁用!”杨涟厉声打断,声音带着一种被愚弄的狂怒,“本官要证据!要人头!立刻!马上!给本官查!就从重庆府周边几个常平仓查起!凡有亏空、账目不清者,无论品阶高低,一律锁拿!严刑拷问!本官倒要看看,是他们的嘴硬,还是朝廷的刀硬!”
“还有!”杨涟的目光转向王振,杀气腾腾,“张参将、李守备是干什么吃的?几千大军,被几个山民**挡在城外?剿匪安民是假,畏敌不前是真!传本官令:命张参将部,三日之内,必须抵达铜梁城外十里扎营!李守备部,两日内进驻江津城!若再敢迁延不进,贻误军机……本官先斩了他们的监军!”
“是!末将(下官)遵命!”李经历和王振心头凛然,知道杨涟是真动了杀心,慌忙领命退下。
杨涟独自站在案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