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 宰相必起于州部(求月票!)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85章 宰相必起于州部(求月票!) (第2/3页)

工部……工部……

    他的目光在“工部”二字上反复逡巡,却始终觉得不对。

    突然,一道光亮如同闪电,划破了他脑中的迷雾!

    他的视线,猛地从“工部”二字上挪开,落在了那个他从一开始就下意识忽略了的名字上。

    顺天府!

    薛国观的内心一抖,头一次感觉到事态超出掌控。

    但为什么呢?凭什么呢?

    他抬起头,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试探的语气,轻声问道:

    “陛下……难道是……顺天府?”

    朱由检终于笑了。

    他猛地一抚掌,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然也!正是顺天府!”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薛国观,那眼神中,带着一种智珠在握的欣赏。

    “修路清沟,乃地方民政。纵使京师之地,亦应归属地方。”

    “此等事务,不由地方父母官——顺天府尹去做,又该由谁去做?”

    朱由检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论断。

    “可你再想想,为何这本该是地方民政之事,最后却会归于六部?”

    “乃至后来迭床架屋,增设机构,也始终是在六部和锦衣卫的圈子里打转,再也跳不出来?”

    这个问题,比之前那个更加深邃,更加直指核心。

    薛国观呆立当场,冥思苦想,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一个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闪过,却又被他一一否决。

    是啊,为什么?

    这似乎是自太祖皇帝定下规矩之后,就理所当然的事情。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事事由六部直管,岂不比一个区区顺天府要稳妥得多?

    可……可为何陛下会如此发问?

    过了许久,他终究是想不明白其中关窍,只能颓然一叹,躬身道:“陛下,国朝定制,似乎向来如此。臣……臣驽钝,一时也想不出所以然。”

    朱由检的眼中,闪过一丝冷笑。

    国朝定制?朱元璋懂个屁的顶层设计。

    他将双手负于身后,在原地缓缓踱步,大殿中的气氛,随着他的脚步,变得愈发凝重。

    突然,他开口了,问的却是一句看似毫不相干的话。

    “薛爱卿,韩非子有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此言,你怎么看?”

    薛国观脑中“嗡”的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却隔着一层厚厚的窗户纸,怎么也看不真切。

    他只能依着本心,恭敬回道:“陛下,此乃治国之至理名言。不历州郡,不知民生之艰;不掌部务,不知国计之难。若身在翰林,长于清谈,一旦身居高位,对天下之事,总会疏于其细。”

    说到此处,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心中猛地一惊,不敢置信地抬起头,望向朱由检。

    他看到,皇帝的脸上,正带着一种“正是如此”的恶意笑容。

    朱由检一拍手,朗声笑道:“这不就是了!”

    “国朝之初,首重六部,监察御史秩满九年,方有资格升任一部主事,何其艰难!”

    “可为何到了如今,朝堂之上,莫不以翰林清谈为贵,以六部实务为浊流?”

    “如今的三位阁老,哪一个不是走的翰林-詹事-礼部-入阁的路子?

    “究竟为何会如此呢?为什么清贵之路总要胜过做事之路呢?”

    朱由检步步紧逼,一连串的发问,如同重锤,狠狠地敲在薛国观的心上。

    薛国观站在原地,浑身已被冷汗浸透。

    他不敢答,也答不上来。

    因为他已经隐隐预感到,皇帝将要说出的,是一个何等惊世骇俗的答案!

    朱由检没有等他回答,他也不需要薛国观回答。

    他自顾自地朗声说道,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带着一种振聋发聩的回响。

    “正是因为翰林院日讲、经筵,乃是近臣,是清贵之职,常年伴于君侧,易得圣心!”

    “而真正俯首案牍,处理繁杂庶务的六部,反而沦为了无人问津的浊流之官!”

    “京中尚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