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众说纷纭,法骨藏锋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16章 众说纷纭,法骨藏锋 (第2/3页)

    项煜愁眉苦脸地道:“可是,我等翰林,平日只与故纸堆为伍,不掌事权,这经世公文,又该从何写起?总不能闭门造车吧?”

    “那就去问,去查!”倪元璐不知何时已从隔壁摊子走了过来,他目光炯炯,掷地有声,“我等身在翰林,清闲无事,又不是无口无脚,难道还怕弄不明白吗?”

    “六部衙门就在左近,各位同僚同年,总有相熟的,登门拜访,虚心求教,还怕写不出东西来?”

    一番话,说得项煜面红耳赤,众人也尴尬地闭口不谈。

    不是……你这样站在道德高地上扫射,我们还怎么聊天?

    话题终结者倪元璐对此毫无所觉,顶着个乌青眼眶左右看了看,又朝着另一个扎堆讨论的摊子冲去。

    ……

    齐心孝没有参与到任何一场讨论之中。

    他像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穿过喧闹的人群,回到了自己那被书堆三面合围的桌案前。

    同僚们的争论,无论是关于治学方法,还是关于经世公文,在他听来,都隔着一层,未到根本。

    陛下今日抛出的这一切,真的只是为了开一种新的治学风气吗?

    他不信。

    这位新君的心思,比东海还要深。

    齐心孝烦躁地在书堆里翻找着,书册被他弄得哗哗作响。

    终于,他的手指触到了一本熟悉的硬质封皮。

    ——《管子韩非子合刻本》。

    他匆匆抽出,一目十行地掠过,指尖因用力而有些发白。

    终于,他翻到了《五蠹篇》。

    齐心孝的目光牢牢锁定在其中几行字上,手指也随之放了上去,忍不住低低地念出声来,声音带着一丝发现秘密的颤抖。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新圣!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果然,果然是如此!

    齐心孝只觉得一道电光在脑海中炸开,瞬间照亮了所有的迷雾!

    什么王安荆学,什么永嘉事功,都错了!

    陛下此论,其根源,分明是发自两千年前的韩非之论!

    是法家之论!

    齐心孝“啪”的一声合上书本,将它胡乱塞回书堆之中,怔怔地望着窗外,胸口剧烈起伏。

    他缓缓回头,看向那些还在为王安石的功过吵得面红耳赤的同僚们,眼神微微眯起,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

    那么,只有我发现了吗?

    不。

    齐心孝的脑海中闪过那个上交了永嘉学派奏疏的人。那个人,或许也发现了。

    可是,韩非子此人,兼贵术、法。

    陛下既然取了法家之骨,难道……会不取其术吗?

    这个念头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顺着他的脊椎一路向上,让他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他猛地摇了摇头,不敢再往下深想。

    摊开一张雪白的宣纸,齐心孝开始缓慢地研墨。

    墨锭在砚台上画着圈,发出沙沙的声响,也让他纷乱的心绪渐渐平复。

    上一个问题,他已失了先机。

    这一个问题,他绝不能再错过!

    “大明如今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到底要怎么答?

    耳边,同僚们的讨论声还在继续,断断续续地传来。

    “定是吏治!官场腐败,百病之源!”

    “非也!分明是人心!士无廉耻,民无信义,人心坏了,国将不国!”

    “依我之见,皆是财税与九边!天下之膏血,尽入边将之筵席,焉能不乱!”

    齐心孝再次摇了摇头。

    不对,都不对。

    这样去答,只会再一次落入陛下的陷阱之中。

    这位新君,从来不是在等一个答案。

    他每一次提问,都早已准备好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答案。

    而他齐心孝!

    这一次,一定能找到那个藏在水面之下的真正答案!

    齐心孝的眼中,重新燃起了自信的光芒,他提起饱蘸墨汁的毛笔,悬于纸上。

    ……

    申时。

    西斜的太阳将翰林院的影子拉得老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