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章 天子之鞭,无远弗届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0章 天子之鞭,无远弗届 (第1/3页)

    有些事情看起来已经上了报,其实具体方案还在确认当中。

    这说的就是千里电光传讯台了。

    这名字可不是朱由检起的,而是田尔耕的手笔,充满了大明特色风格。

    完全可以和威远大将军炮、天字将军炮、翼虎炮、神飞炮那些铁疙瘩坐一桌开席了。

    报纸上所刊登的千里电光传讯台新闻,不过是为了给这事预热铺路而已。

    毕竟这等千里讯息,瞬息便至的手段,对皇帝和中枢当然很好,然而对地方却不是那么快活了。

    阳奉阴违?故意破坏?蓄意拖延?

    朱由检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但他宁可先将声势造大,把千里电光传讯台的重要性提升到军国大事层面。

    谁敢动——那就是袭击铺兵、驿所一个级别的大案!

    至于后金偷学?

    这法子说穿了一文不值,根本瞒不住,只要铺开了,后金、朝鲜、日本或早或迟都会知道消息,一到三年内,估计整个东亚都会竖起一个个高台。

    时间再长一点,说不定都能漂洋过海,传到欧洲去了。

    但也问题不大,这种工具,终究还是对幅员万里的内陆国家作用最大。

    ……

    田尔耕站在殿中,身形笔直,口中的汇报已经接近尾声。

    “……南镇抚司的军匠们反复研读了《远镜说》,以为千里镜的镜片打磨、组装之法,尚有精进之余地。若能成,则每个电台……”

    朱由检翻阅题本的动作微微一顿,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目光落在田尔耕身上,打断了他的话。

    “电台?”

    这两个字从皇帝口中吐出,带着一丝玩味和好奇。

    田尔耕心中一紧,连忙躬身解释道:“回陛下,底下所选的旗军、军匠,这十几日一同钻研此法,都嫌臣所起之名太过冗长。”

    “他们说,此物传讯,犹如霹雳闪电,快捷无伦,便私下里都管它叫‘电台’。是臣一时口快,让陛下见笑了。”

    朱由检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电台?神他妈的电台!

    “哈哈哈,好!这个名字好!”

    他放下奏疏,赞许地点点头:“传信如电,甚好!就叫电台,通俗易懂,方便好记。”

    田尔耕紧绷的肩膀微微一松,拱手继续道:“是。军匠们估算,若千里镜能成,每个电台的瞭望距离,或可从十里,一跃增至二十里,乃至三十里。”

    “但如此一来,沿线布点便需重新勘测规划。”

    “此外,沿线布路也需根据各地军情、政务之紧急反复调试,难以一次确定。”

    “是故臣斗胆,请先建木质高台。此法成本低廉,工本、人力加起来不过二十两银一座,且耗时也不过半月而已。”

    “以此为基,用上一年半载,待千里镜提升之法稳定,各线布点勘测确定,届时再起石质高台,亦是不迟。”

    说到这里,田尔耕微微抬眼,看了一眼皇帝的神色,补充道:“此即所谓,陛下前日所言之:‘法与时移,事与世变’之理。”

    话音落下,他再次束手而立,神情中带着几分不安,又夹杂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

    田尔耕自问,已在这事上做到尽善尽美,不止参考了经世公文的理念,更是把陛下的精神吃透,悟透。

    然而这位新君眼光极高,所行所思又辄有惊人之处。

    是故田尔耕心中也不确定,这份方案究竟能否,入得了这位陛下的青眼。

    朱由检没有立刻说话。

    他的目光,落在了奏疏最后一页的《京锦线、京肃线、京名线费用预算规划表》

    ——这可不是朱由检教的。

    现在大明的官儿,已经无师自通给公文中出现的表格都附上了标题。

    而预算一词,估计是从宫中整顿策论中的“永昌元年预算”那里借鉴的。

    那份公文他审批施行过后,已经让人贴到了承天门上的皇榜。

    一方面刺激一下文臣们——连太监都能写出经世公文,你们还在写以前那种垃圾十策吗?

    另一方面则是提前潜移默化地为宫中各种举措、方法向外廷铺开打个预防针了。

    怎么?宫中都能施行这些方法,你们文臣就做不了?就你们高贵?

    作用有多少不好说,但能做一点是一点,移风易俗正是这么一个个小细节推动而成的。

    朱由检仔细看了一下表格。

    (附图如下,详细路线图请看文末,这里的距离、数量、费用我都仔细算过的。)

    京锦线,本质是为辽东、蒙古左翼的军情服务,自京师到锦州。

    京名线,则从京师到北直隶最南端的大名府,为他即将要开启的新政做准备。

    京肃线,表面上是为了九边军情,实际上也是他为了陕西行政干预,大旱治理做的准备。

    10里一个电台,每个造价20两,配备三名人员,月薪根据地方不同,在0.5两到1.2两不等。

    这样一次性投入一万七千两,每年支出两万五千两,就能把整个北方的通讯速度缩短到1天以内!

    如果后期在全国铺开,可能就是每年几十万的支出,从北京到云南的讯息也只要几天!

    值不值?

    太TM值了!

    良久,朱由检终于合上了奏疏,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曾经的酷吏,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叹。

    “做得好。”朱由检缓缓开口,“行之啊行之,你如今,总算是有几分你祖父的样子了。”

    田尔耕闻言心头剧震,一股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让他几乎有些失态。

    这可是陛下第一次叫他的表字!

    他连忙深深一揖,声音都有些微微发颤:“陛下谬赞!臣愚钝,不过是拾陛下牙慧,勉力而为而已。”

    “过谦了。”朱由检摆摆手,示意他平身,“这份方案,虑事周全,条理清晰,朕很满意,没有什么要改的。只是,朕还要再补充两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