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飞鸟投林(感谢盟主温暖的冷漠) (第2/3页)
出头的青袍小官,开口问道:
“是姜思睿吗?”
那年轻官员脸上的神情,在这一瞬间,变得极为精彩。
先是狂喜与不敢置信,随即是疑惑,最后,只一瞬间,一切都变成了难以言喻的失落与尴尬。
他身边的同僚,已经向他投来了或是羡慕,或是嫉妒的目光。
他却涨红了脸,拱了拱手,正要出列解释。
“陛下,臣在这里!”
一个急切的声音,从他左手边第三个位置响起。
朱由检闻声侧头,这才发现自己认错了人。
他哈哈一笑,丝毫不以为意,转步走了过去。
而真正的姜思睿,早已激动地拜伏于地。
“是朕眼拙了,只识其文,却未识其人。”
朱由检将他扶起,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那篇《论天下吏治疏》,写得极好。其中那句‘做事不实,实事不做’,当真是说到了朕的心坎里。”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这个年轻人。
“可愿与朕一起,重新澄清天下?再造大明?”
姜思睿早已明白了一切,激动得难以自持,便要再次下拜,却被朱由检牢牢托住了手臂。
他只能用尽全身力气,克制着自己的颤抖,躬身道:“微臣,敢不从命!”
朱由检的脚步没有停。
他像一个老练的猎人,在自己的猎场中从容穿行,精准地报出一个又一个名字。
“陈献策!”
“夏时亨!”
“龚廷献!”
他每念出一个名字,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
有人因为被选中而狂喜,有人因为朋友被选中而与有荣焉,但更多的人,是因为自己没有被选中,而陷入了巨大的失落与懊悔之中。
那些在这几日呈上了“经世公文”的官员,无不翘首以盼,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名字,希望下一个幸运儿就是自己。
而那些还在观望的,或是压根就没当回事的,甚至是已经在写,却没来得及呈上的,此刻无不扼腕叹息,捶胸顿足,恨不得以头抢地。
“早知如此!早知如此啊!”一名御史甚至没忍住,低声捶打了自己一拳,满脸皆是悔恨。
……
一直侍立在屏风之侧的王承恩看得出神,却忽然感觉脖颈一凉。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
那雪花初时还只是星星点点,却在短短片刻之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密。
很快,汉白玉的栏杆,以及那广阔的广场地面,都被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
但这皇极门之前的一千六余官员,却无人在意这场蓄势已久的风雪。
队列之中的人,全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皇帝的身影。
最前列的勋贵大臣们,也全都转过身来,看着皇帝身后那道越来越长的“溪流”。
众人之间没有言语,甚至连眼神交汇都无。
黄立极静静看着这一切,心中不免又产生了一些退却之情。
天子之怒,雷霆万钧;天子之爱,亦是烈火烹油。
这些今日被圣眷点燃的年轻人,又有几个,能在这场滔天烈焰中,不被烧成灰烬呢?
他缓缓收回目光,重新垂下眼帘,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
且再看看吧……
他若要乞骸骨,陛下想必也不至于如同张长公那般待他才是。
……
终于,朱由检找齐了名单上的最后一人。
他转身,重新朝着御座走去。
路过顺天府的队列时,他微微一笑,看向为首的四人。
“薛卿,李卿,王卿,章卿,你们四位,也一同来吧。”
薛国观四人齐齐拱手,声音洪亮。
“臣等,敢不从命!”
朱由检带着这支由他亲自挑选的队伍,穿越了长长的班列,终于重新走回到了丹陛之下,百官之前。
到这时,他这才重新看向最前列的勋贵大臣们,像是刚刚想起了什么,拍了拍额头,笑道:
“刚刚……朕说到哪里了?”
高时明一直侍立在侧,此刻微微躬身,恭敬地提醒道:“回陛下,您刚才说,您的喜好,也不用诸位臣工去揣摩,去窥探……”
“哦,是了,是了。”
朱由检恍然点头,他再次看向百官,视线从前排的勋贵、阁臣、六部九卿的脸上一一扫过。
“那么现在,这还不明显吗?”
他的伸手一指,对着他挑选出来的新政队伍:
“凡能陈时弊者,能为国做事者,能与朕一同起新政者,朕所爱也!”
他微微一顿,给了众人一个喘息和思考的间隙。
然后,一字一顿,声如金石。
“凡遮蔽天下时弊,凡损毁国势根基,凡尸位素餐、给新政拖后腿者,朕所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