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法术二重,因果悟道! (第1/3页)
十日光阴,倏忽而过。
青城山下,清秀小院内万籁俱寂,唯有秋虫最后的唧鸣偶尔划破深夜的宁谧。
室内,齐云盘膝坐于榻上,周身气息沉凝如水,与黑暗融为一体。
骤然间,他双眸睁开,眼底似有精芒一闪即逝,旋即归于深潭般的平静。
他并未有多余动作,只右手抬起,并指如剑,朝着前方粉白墙壁看似随意地轻轻一点。
无声无息间,异变陡生!
指尖前方空气仿佛微微扭曲,三道完全透明的细线激射而出!
“噗!噗!噗!”
三声极其轻微、却又清晰无比的洞穿声几乎同时响起。
只见那坚实的砖石墙壁之上,赫然出现了三个细小的孔洞,月光从中透入,在地板上投下三点微光。
孔洞边缘光滑无比,仿佛被极细极热的高能射线瞬间熔穿,竟无半分碎石粉末溅出。
《九幽牵丝印》第二重,成!
齐云缓缓收指,感受着体内真炁的消耗。
一次性凝练并释放三道牵丝,耗费的真炁赫然是第一重时的两倍,足足六道乳白色真炁瞬间涌入指尖经脉,催发出这无形无影却又锋锐无匹的一击。
“威力确实大增。”齐云心中默然评估。
此前第一重的牵丝,最多只能深深钉入砖墙,难以透壁而过。
如今第二重,牵丝不仅数量增至三道,其凝练程度与穿透力更是发生了质变,洞穿这寻常砖墙已如破腐木。
若是用于袭杀,敌人恐怕尚未察觉便已中招;若是用于定身,三道牵丝齐出,禁锢之力必然远超以往,足以让强敌行动严重受阻,只是具体能定住蜕浊境高手多久,尚需实战检验。
他内视气海,方才一击耗去六道,尚余三十六道。
“如此算来,倾尽全力,也仅能施展七次。此印虽妙,消耗却也惊人。”
思绪稍稍从牵丝印上移开,齐云感知着自身蜕浊境的进展。在彻底涤荡干净胆、胃、小肠三腑之后,他便开始着手于“大肠”的淬炼。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六腑之一,上接小肠,下连魄门,主司传导糟粕。
其性属金,与肺相表里,喜润恶燥,乃人体清浊分离之最后关隘。
修行之中,涤荡大肠,旨在祛除其内积年秽浊淤滞,使传化之道畅通无阻,浊秽尽去,清气方能真正周流无碍。
此过程关乎肉身洁净,亦象征修行者摒弃体内最后污垢,向无瑕更近一步。
此刻,齐云体内大肠腑已涤荡大半,一种前所未有的通透感自腹部升起,仿佛内里被细细清扫冲刷过,轻盈舒畅。
回想师父玄玑老道自言臻至蜕浊巅峰后那掩不住的自得,言说修行速度已远超同侪,齐云此刻却隐隐觉得,这涤荡六腑之境,似乎……并非想象中那般艰难困苦。
心念电转间,他已然明悟。
非是蜕浊易修,实乃自身根基太过骇人!
其一,自身真炁乃是由霸道神异的绛狩火反复煅烧、千锤百炼而来,精纯到了极致,不含半分杂质。
以此等至纯真炁涤荡六腑,犹如以绝世神兵削铁如泥,自然事半功倍,阻力大减。
其二,自己身负“北阴酆都黑律法”,虽仍是“下察生员”,却可提前支取功德之力加持己身。
此等位格与便利,乃是寻常修士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大造化、大机缘。
在这双重逆天优势之下,修行路上的许多关隘,对他而言自然变得平坦许多。
“造化弄人,亦助人。”齐云心中不由感慨,“只是不知我这‘下察生员’之职,究竟要考察到何时方能‘转正’?”这黑律法官的晋升之路,似乎比他想象的更为漫长与隐秘。
此外,这十日静修,另一项收获便是终于参悟了“土生金”的剑意转化。
土性敦厚,蕴藏精华,聚而成矿,历经岁月压力与地火淬炼,方能蜕变为至坚至锐之金。
他反复演练,将镇岳剑的厚重罡气极致内敛、压缩,于沉凝之中催生出一丝无坚不摧的锐利金芒。
虽尚需纯熟,但五行惊雷剑法的威力,无疑再上一层楼。
旋即,他的回想记忆中,所烙印的《九幽牵丝印》的第三重功法。
一看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