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一章 :法术二重,因果悟道!  道起五脏观:我在九十年代当天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百七十一章 :法术二重,因果悟道! (第3/3页)

    刹那间,自穿越伊始至今的一幕幕场景、一张张面孔、一段段缘法,如同走马灯般在他心间飞速流转、碰撞、交织:

    穿越初期的茫然,神仙山遭遇的恐惧,五脏观中得玉简的惊险,拜师玄玑的机缘、749局的种种,雍州弘农府的尸山血海……

    喜怒哀乐,惊惧忧怖,生死轮回,因果纠缠……无数画面、情绪、感悟奔涌汇聚,最终凝成一股难以言喻的玄妙感觉和明悟。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齐云此刻深感,此言非虚,但更深邃。

    并非仅有“自召”,更有无数外在之“缘”交织共酿。

    每一个微小的选择之因,都可能引动未来巨大的波澜之果;而每一个看似外来的际遇之果,其背后又必然连着更深层、更久远的缘由之因。

    每一段缘法,每一个人(甚至是那些尸山血海中的敌人与亡魂),都并非偶然出现,他们都是巨大因果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与他自身的因果线相互牵引、缠绕、碰撞。

    感而遂通,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万物皆在关系中存在,而因果,便是这关系中最根本的律动。

    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只是最浅显的一层;更深层的,是因果的相互转化、业力的累积与消散、缘聚缘散的无常与必然。

    这网络复杂精微,宏大而精密。

    此刻,齐云猛地生出自己的明悟:

    这些因果线,或许并非仅是简单的“连线”,它们更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振动着的“弦”。

    每一段因,都是一次初始的振动;每一次果,都是振动传播后的共鸣与回响。振动的频率、强度、方向,决定了因果的性质,善、恶、非善非恶,与影响的深远。

    万物皆在“因果弦网”上振动,彼此干涉、迭加、消长。

    若能感知甚至调节自身因果之弦的振动,或许便能更巧妙地融入天地大网的韵律,避开恶缘的共振峰,契合善缘的和谐频率,从而达到“趋吉避凶”、“把握机缘”的妙境。

    甚至最终“超脱束缚”,跳脱出某些宿命般的因果循环。

    无数画面、情绪、感悟最终沉淀下来,不再是纷乱的走马灯,而是凝聚为一种深邃的安宁与了然的澄澈。

    齐云对“因果大道”的感悟,在这一刻有了质的飞跃。

    他甚至未曾思考,手中的承云剑已然出鞘,剑尖轻颤,化作一道道清冷流光,精准而灵动地落在那巨岩之上。

    “唰!唰!唰!”

    石屑纷飞,如雪花飘落。

    坚硬的青石在承云剑下,竟如同松软的豆腐般被轻易切削雕琢。

    剑势时如行云流水,时如雷霆疾走,时而细腻如工笔描摹,时而写意如泼墨山河。

    他的动作浑然天成,毫无滞涩,仿佛并非在雕刻,而是在将内心深处那幅已然成型的“道我”图卷,徐徐拓印于顽石之上。

    每一次落剑,都对应着一段因果的了悟;每一次转折,都暗合着一种规则的轨迹。

    这是一个梳理,更是一种明证。

    证自身之道,明己身之因果。

    不知过了多久,当天边隐隐透出一线鱼肚白,天地间浊气沉降、清气上升,山风变得愈发清冽鼓荡之时,齐云手中的剑势倏然一收。

    承云剑铿然归鞘。

    他后退一步,凝目望去。

    只见晨曦微光中,一尊神像已然矗立在太极广场中央。

    神像高约丈二,并非与齐云容貌完全一致,只有约莫七分相似,但其神韵、其气质、其眉宇间那股沉静、威严、淡漠却又隐含悲悯的意态,竟与齐云此刻的状态浑然一体,仿佛是他精气神的高度凝聚与外化!

    神像周身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衣袂仿佛在随风飘动,栩栩如生。

    它目视远方,眼神深邃如星海,仿佛看透了万丈红尘,洞悉了古今因果。

    整尊石像沐浴在破晓的天光里,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而磅礴的气息,与这青城山顶、与这新生的五脏观、与齐云自身,产生了一种玄之又玄的紧密联系。

    “神像自塑,因果自承……”齐云望着这尊以自身因果感悟雕琢而成的神像,心中一片清明安宁。

    至此,游仙宫五脏观,万事俱备,只待吉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