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漫长扯皮,半年之约! (第2/3页)
,成为华人社会真正的管理者。
这种“二元对立”的格局,自然也带来了无数的摩擦和冲突。
尤其是在警队内部。
虽然雷洛划下了“蓝衫治华,卡其衫治夷”的红线,但在实际操作中,界限往往没有那么清晰。
比如,一个华人和一个印度人发生了冲突,这案子到底该归谁管?
双方都认为是自己的辖区,互不相让。
于是,小到街头斗殴,大到刑事案件,两派警察之间的摩擦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有时候是口角,有时候是推搡,甚至有几次,双方都拔出了枪,险些擦枪走火。
整个警队的指挥系统几乎陷入了瘫痪。
菲利普斯焦头烂额,却毫无办法。
因为他的命令出了中环就没人听了。
商业领域同样如此。
一家英资洋行和一家华人公司签订了合同。
结果洋行违约,吞了华人公司一大笔货款。
华人公司老板没去英国人控制的法院起诉。
他直接找到了总会的“商业调解部”。
第二天,王虎就带着几十个“城管队”的队员,直接上门“拜访”了那家洋行。
洋行老板报警,来的“卡其衫”警察看到这阵仗也头皮发麻。
他们劝说,没人理。
他们想抓人,又怕激起更大的冲突。
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洋行老板被折磨了两天,实在受不了了,只能乖乖地把吞下去的货款连本带利地吐了出来。
这样的事情,每一天都在香港的各个角落上演。
总会用一种近乎“无赖”但又极其有效的方式,不断地蚕食着港府的权威。
而港府除了无能狂怒和无休止的内部扯皮,什么也做不了。
时间就这样在一天天的摩擦和扯皮中过去了半年。
葛量洪终于撑不住了。
这半年来,他感觉自己老了二十岁。
香港的局势非但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所缓和。
反而,总会的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人心。
而港府的权威,则被削弱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他收到的报告显示,现在超过九成的华人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向总会求助,而不是政府。
港府已经名存实亡了。
更让他绝望的是来自伦敦的压力。
那些议员们对香港的混乱局势表示了严重关切。
首相甚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某些殖民地官员的无能”。
葛量洪知道,如果再这么下去,他不仅会被免职,甚至可能会被钉上大英帝国历史的耻辱柱。
他不能再等了。
这天晚上,他独自一人,秘密地给陈山打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