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 一封来自北方的密信  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47章 一封来自北方的密信 (第2/3页)

,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封信,没有信封,只有一张薄薄的信纸。

    开头是对“香港同胞”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赞扬了他们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

    这些话,就像是报纸上的社论,冠冕堂皇,却又没什么实际内容。

    陈山看得很快,他的目光直接跳到了信的末尾。

    那里,只有寥寥数语,却让陈山的呼吸猛地一滞。

    信上说,新生的祖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西方的封锁如同铁桶一般,让我们在许多领域步履维艰。

    尤其是尖端科技和高级人才,更是被对方卡住了脖子。

    信中希望,香港的同胞们,能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为国家的建设,想想办法。

    信里没有提任何具体的要求,甚至连“请求”的字眼都没有。

    但陈山却从这平淡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一种如山的重压和一种迫切的渴望。

    他的计划,原本只是一个深埋于心的长远构想。他以为,至少要等上几年,等香港的局面彻底稳定下来,才会真正启动。

    可现在,这封信,就像是一道催征的军令,把所有计划都提前了。

    陈山将信纸凑到台灯前,借着光,他看到信纸的右下角,有一个极其微小的水印——一艘扬帆的船。

    这是他和“老板”约定的最高等级的密信标志。

    这意味着,信中所提之事,万分紧急,不容有失。

    陈山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脑子里飞速运转。

    科技,人才。

    这两个词,说起来容易,可要从西方阵营的眼皮子底下弄到手,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冷战已经拉开序幕的1954年。

    他需要一个具体的突破口。

    陈山重新拿起信纸,翻来覆去地看。

    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信纸背面,一个用铅笔写下的,几乎快要被磨掉的模糊字迹上。

    “Ferranti Mark 1”。

    这是一个英文名字。

    陈山皱起了眉头,他立刻走到书架前,从一堆英文报刊里翻找起来。

    终于,他在半个月前的一份《泰晤士报》科技版的一个小角落里,找到了这个名字。

    “费伦提马克一型”。

    报道称,这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制成功的,目前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