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关于朦胧诗的讨论(5.5k)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百零六章 关于朦胧诗的讨论(5.5k) (第3/3页)

牌水果糖和匈牙利“公牛”牌东欧奶糖是商店里最具代表性的进口糖果。

    到了饭点,带着恋恋不舍的许晓梅来了长江路70号的庐州烤鸭店。

    吃了顿好的~

    作为合肥最负盛名的国营餐馆,主营庐阳汤包(0.3元/笼+ 1两粮票)和鸭油烧饼(0.05元/个),晚间营业至 19:00。

    顾客需在窗口排队购票,再凭票取食。

    许成军点了一份0.8元/斤盐水鸭,要了一笼汤包,兄妹两人吃了个肚圆。

    一整晚,许晓梅的嘴就没有合拢过。

    “我得好好努力,考上大学,明年等我考上了,带上爸妈一起来吃!”

    “你快吃你的吧,他俩想吃,我带着就行!”

    “那不一样啊!”

    许晓梅刚起来的兴奋劲被许成军压灭一半。

    “都一样,我是你哥~”

    晚上,许成军把许晓梅送到了402,与许晓梅同住的也是来参加此次青创会的青年女作家左冯。

    看着许晓梅的欢快的模样,许成军一百个不放心。

    “行啦行啦,哥!我不是小孩了!”

    许成军:“注意安全,有事叫我。”

    左冯忍不住笑道:“成军同志放心吧,我会帮着照顾晓梅的。”

    “而且这次来的年轻作家数你名气大,谁都会高看你这妹妹三分的,快放心吧。”

    许成军耸耸肩,无奈的回了房间。

    此时的梁小斌也刚回来,脸蛋通红,说话还有点大舌头估计是喝了不少,见着许成军比下午还要激动。

    “成军同志,晚上听苏老说你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可把我惊讶坏了!”

    惊讶的何止是他,去参加小聚的包括顾成、梁小斌在内的年轻作家确实是在学历上都不算拿的出手。

    也就季宇等少数几个是安徽大学毕业的。

    其他要么是知青,要么是梁小斌这样的工人。

    许成军笑着应道:“赶上了时代的机遇,跳了本科直接考了研究生,也是运气。”

    梁小斌挠挠头,感觉这人说话怪怪的。

    不过这没影响,整个晚上,梁小斌与许成军开启激情畅聊模式。

    梁小斌本就是个热情的性子,又借着酒劲。

    许成军是八面玲珑的性子,对梁小斌印象不差,毕竟顾成珠玉在前。

    自是相谈甚欢。

    俩人从诗歌创作聊到文学发展再聊到社会现状。

    尤其是对于当前国企改制的一些现状和未来影响,让梁小斌受益匪浅。

    虽然许成军对细节,不够了解,但是视野非常宽阔,一些观点高屋建瓴。

    梁小斌本以为这个年龄比自己还小的年轻人只是有些创作天赋,却越聊越感觉许成军整个人高深莫测。

    当聊到朦胧诗的发展时,梁小斌认为“朦胧诗”是先锋,将会在当前的文学界持续很久。

    而许成军却给出了另外的观点,让梁小斌醍醐灌顶。

    许成军:“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本质往往是对前一流派的反拨。朦胧诗本身就是对ZZ抒情诗的反拨,同理,它也必然会被更年轻的诗人视为需要突破的传统。”

    梁小斌察觉到许成军话里的深意,马上追问:“你是认为朦胧诗存在缺陷么?”

    许成军摇摇头:“朦胧诗虽然打破了集体话语,但仍未脱离精英化的诗歌传统:它依然追求意象的精致性、情感的深刻性,甚至因过度依赖象征、隐喻而陷入晦涩化的误区,未来几年,会有很多诗人为朦胧而朦胧,导致诗歌沦为意象的堆砌,失去可读性。”

    但是在80年代初,朦胧诗的晦涩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

    读者愿意花费精力去解读意象背后的思想,因为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参与,是对自我觉醒的确认。

    此时,读者与诗歌的关系是“共谋”,共同完成对时代情绪的表达。

    但长期来看,这种依赖解读的阅读模式难以持续。

    一方面是随着教育普及和信息爆炸,读者的审美趣味逐渐多元化,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朦胧诗的个人化始终停留在精英化的个人。

    它的“自我”是反思历史、追问理想的大我,而非普通人的日常小我。

    梁小斌若有所思:“你认为文学会向着通俗发展?”

    许成军还是摇头:“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文学并没有明显向着通俗发展,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既有追求思想深度和艺术创新的精英化倾向,也有一些具有通俗化元素的文学尝试,但通俗化并非主流趋势。”

    然后他停顿一下,笑了:“至于未来的发展,梁兄不如期待一下,这是我青创会想要跟大家聊得内容。”

    梁小斌被噎了一下。

    仿佛看到了某点一些知名“断章狗”的嘴脸。

    不过许成军的钩子留的确实好,至少梁小斌是被勾住了,已经开始期待许成军在大会上的发言了。

    “成军,最近在创作什么题材?”

    “军旅题材的长篇。”

    长篇?

    梁小斌愕然,要知道在传统文学创作里面是有创作鄙视链的。

    毫无疑问,长篇是居于鄙视链的最顶端。

    哪一个成名作家没有一篇长篇代表作都很难说在这一行是行家。

    所以,这狗人20岁开始写长篇?

    第二天,安徽文联举办的青年创作研讨会如期举办了。

    安徽省作协副主席陈邓科是本次的主持人。

    许成军挑了挑眉,老熟人了,前面给《试衣镜》上强度的就是这位大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