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希望的信匣子》(3)(庆祝胜利80周年)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六章 《希望的信匣子》(3)(庆祝胜利80周年) (第2/3页)

    他拿起铅笔,在大牛的信旁边写:“大牛哥,松山现在真的有公路,春天会开很多花,孩子们会在草地上放风筝。我会好好读书,替你看遍中国的每一座山,每一条路。”

    荧荧亮着的灯光,照亮了书桌上的奖状、半截带血的信纸,还有希望眼里的光。

    那是大牛哥和无数个“大牛哥”用生命点亮的,关于未来的光。

    一颗星星不足以驱散黑暗,但是无数颗星星一定可以。

    (结局)

    “希望,园长妈妈跟你说,一会有叔叔给你带回了爸爸的东西。”

    “希望,你已经是个八岁的大孩子了。”

    “希望,要勇敢哦!”

    爸爸的同事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个黑匣子,和希望的那个很像。

    他神色凝重地对希望和园长说:“希望同学,这是辛磊同志的遗物。他……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他说,如果他回不来,就把这个交给你。”

    (篇幅有限,以上为梗概)——

    “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

    跨越时间的场合,家国情怀绵绵不断。”

    这篇叫《希望的信匣子》。

    许成军结尾选择了留白。

    在希望成长过程中,他选择了用充满童真的视野透露了未来科技。

    ai、智能手机、投影、高铁、载人航天器

    在这个年代无疑等同于科幻。

    同时,许成军用希望在与黄思源、李长存、刘大牛的接触,尤其是与刘大牛的接触中体现了希望的成长。

    接触过程靠一个虚构匣子,如果硬要说,归类算是奇幻。

    软科幻、软奇幻、真现实。

    许成军写到下午五点多。

    本来想写成中篇,但是写到四万字,才写完了抗美援朝的剧情。

    如果写完大概要十多万字,接近长篇的范围了。

    这篇故事他很喜欢。

    不算出格,但又能打破当代文学的窠臼。

    通俗或者严肃?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根在哪。

    文字再严肃,

    但是玩“一年英国硕,一生英伦情”,搞“美国的天空比中国蓝,所以美国的月亮比中国月圆”。

    那也白费。

    中午饿了,许成军就嚼着包里的干粮饼子就着白水随便吃了一口。

    直到天色渐暗,宿舍内进来个中等身量的年轻人。

    “同志,你好!”

    声音很轻,显然是顾念到许成军正在写东西,刻意压低了声音。

    这室友的第一印象给许成军的感觉还不错。

    “同志,你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