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乡等你归》(6K) (第3/3页)
声:“献丑了,这首歌献给此刻在南边战斗的最可爱的人”。
这首歌其实是写的是黄思源,最后也没有回来的黄思源。
当时写完《红绸》,情绪一时间难以抽离,于是用了马迪老师的《南山南》改出了这版《北乡等你归》。
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
歌词他就不抄了,曲子嘛,对不起啦!
毕竟,马迪老师京城爷们写《南山南》简单嘛~
他话音刚落,突然有人喊了声“好!”——是刘教官。
之后就是满场的此起彼伏的叫“好”声。
随后,就是将近一分钟的掌声雷动。
刘教官大步走到圈中央,一把拍在许成军肩上,力道大得让他晃了晃:“你这歌,唱到心坎里了!”
他大声喊到:“许成军唱的好不好!”
“好!”
“太好了!”
他没说自己有三个战友还在越,没说每次看新闻都攥紧拳头。
这句“南疆有丰碑,北乡等你归”,唱的他醉了。
有好事的问:“这首歌是原创嘛?”
许成军点点头:“确实是我第一次唱。”
周围的学生像是被点燃了,掌声瞬间再一次炸开来,林一民直接从长条凳上跳下来,举着搪瓷杯喊:“成军!再唱一遍!”
“对!再唱一遍!”
中文系的学生跟着起哄,有人举着笔记本喊“歌词没记完!”。
外语系的女生把麻花辫甩到身后,跟着哼起副歌,声音又轻又软,却越来越齐。
苏曼舒趁机挤到前排,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军绿色的水壶,递到许成军面前:“先喝点水,嗓子该哑了。”
201宿舍的牲口们以及复旦大二以上的男声们看到这一幕,心都碎了一半。
也让中文系的女生们心碎了一半。
另一半?
总有不死心的。
许成军接过水壶,碰到她的手,还带着点晚风的凉。
也带着复旦一颗颗碎了一地的少男心。
经济系甚至是全校最好看的女生苏曼舒也迷上了作家许成军!?
他刚拧开盖子,就见刘教官对着扩音喇叭喊:“同学们!许成军同志这歌,唱的是咱当兵的,也唱的是咱老百姓的牵挂!今天这排练,就当给大家放半个钟头假,想听的,都安静点!”
这话一出,操场更热闹了。
有些之前质疑许成军的学生站在原地,看着许成军又抱起吉他,看着苏曼舒站在他身边,突然觉得刚才的质疑有点可笑。
他写得出《试衣镜》里的人心,唱得出《北乡等你归》的家国,这样的人,确实值得这么多人围着。
第二遍歌声响起时,有人开始跟着唱,一开始只是零星的几个人,后来越来越多。
没有一个学生会在校园的晚风里抗拒吉他的旋律和民谣的醇厚。
这是属于青春的共鸣,也是青春的独特情绪。
连刘教官都跟着哼“你在南疆的硝烟里,握紧钢枪”,声音粗粝,却格外认真。
许成军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想起大哥许建军临走时说的“守着家国,就是守着家里的人”,在吉他弦上轻轻按下去,歌声更浓。
没有扩音器,只有一个简易的扩音喇叭。
没有复杂的调音伴奏,只有歌声的清淡。
但是这把26块钱的二手吉他,发挥出了260元的作用。
唱醉了今晚的复旦。
晚风卷着歌声飘出操场,路过的老师停下脚步,食堂的师傅探出头来听,连校门口卖冰棍的大爷,都把冰棍箱往操场边挪了挪。
苏曼舒站在许成军身边,看着他低头弹吉他的侧脸,看着周围跟着哼唱的人群,突然觉得 1979年的这个秋天,比魔都的桂花还香。
而操场上的学生们带着全新的体验,原来美好的歌声可以这么简单。
原来有些情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不用激昂的调子,只要唱到心里,就能让所有人都记着。
记着南疆的硝烟,记着北乡的等待,记着有人用吉他,把牵挂唱成了歌。
等许成军终于放下吉他,掌声和欢呼差点掀翻梧桐叶。
林一民冲上来,一把勾住他的脖子:“成军!你这歌,明天我就抄给我表哥,保准能传遍魔都!”
“别闹,这歌也就私下唱唱。”
周海波不甘示弱:“成军!你这歌太牛了!京城爷们服了!”
胡芝、李继海、程永欣、林薇这些中文系的熟人也都涌上来:“成军唱的太好了!”
“太牛了!”“我靠,成军,你可以当歌手了!”
刘教官也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难得笑了:“下次部队搞慰问,我请你去唱!”
苏曼舒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角,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是她娟秀的字:“这是民谣吧?歌词写得真好,能给我一份完整的吗?”
许成军看着她泛红的眼角,笑着点头,把水壶递回去:“是民谣,明天给你。”
远处的陆启,默默收起了物理习题,转身往宿舍走。
晚风里还飘着“北乡等你归”的调子,他突然想起刚才同学说的“最火青年作家”,心里第一次觉得,或许这个许成军,真的有点不一样。
操场的路灯亮了很久,直到夜色渐深,还有人在哼着那首歌。
吉他的余韵,像是融进了 1979年的风里,吹过复旦的梧桐,吹过金陵东路的旧货店,吹向遥远的南疆,也吹进了每个人心里,记着那个抱着吉他的青年,和那句“南疆有丰碑,北乡等你归”。
复旦和部分同济的学生也第一次在1979年认识了叫民谣的音乐作品。
后世,一个叫大象放映室的up主,在某站上连载了一部名叫《激荡四十年》记录近40年时代框架的年代纪录片。
在1979年的影片里,有这样一句话,被观众们记住了。
“1979年的秋风里,藏着和往年不一样的气息——不再只有稻田翻涌的熟香,还飘着几缕从未听过的旋律。复旦大学学生,也是作家兼诗人的许成军抱着吉他坐在那里,弹出《北乡等你归》的第一个音符时,没人能预料到,这首带着生活温度的民谣,会像一把轻而韧的钥匙,悄悄撬开了国内音乐创作被束缚已久的门。”
下一次,将是年底的《乡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