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80年代中国文学于世界文学  我的时代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十三章 80年代中国文学于世界文学 (第2/3页)

——您把‘比兴’藏在红绸里,把家国放在木梳上,这才是我想让日本读者看见的中国文学!”

    许成军靠在椅背上,轻轻敲着桌沿,目光落在藤井攥紧帆布包的手上。

    这日本人的急切太真切,连带着提及中国古典时的敬畏,都不像装出来的。

    藤井省三?

    这名字和鲁迅联系到一起,他突然觉得有点熟悉。

    如果是他记忆里的藤井省三这到也是个好去路,他本来没想着拓展海外拓展的事。

    但是有人把肉喂到嘴边,他干嘛不吃。

    如果是肉的话。

    他没接话,只抬了抬下巴,示意藤井继续说。

    主动权始终在他手里。

    藤井察言观色,立刻明白许成军在等他亮牌,从包里掏出一迭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许君,我知道自己的翻译能力还不够——比如您写‘咸菜大汤黄鱼的味道’,日本读者未必懂这种上海弄堂的烟火气,我得去请教在沪的老上海留学生,还要查 1970年代的饮食资料;还有‘三线建设’的背景,我计划附两万字的译者注,引用丸山昇教授的研究成果……”

    “丸山昇?”

    许成军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却精准戳中关键。

    藤井眼睛瞬间亮了,像是得到了莫大的认可:“是!东京大学的丸山昇教授!他是日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权威,我给老师打电话,他听说要译《红绸》,特意说愿意指导我!

    还说要是译稿通过,能帮我推荐给岩波书店——就是出版鲁迅全集日文版的那家!”

    这年头,如果国外没有关系确实是很难做到国外出版,当然最根本的还是作品水土不服。

    岩波书店,这名字许成军不要再熟。

    日本人的。

    1979年的岩波书店,已是日本学术文化出版领域的核心力量,地位稳固且影响力深远。

    在出版层面,其标志性丛书“岩波文库”自1927年创刊后持续深耕,此时已成为普及经典文化的重要载体,覆盖哲学、文学、科学等多领域,海量发行的经典著作深刻影响日本民众的知识结构。

    “岩波新书”也以每月稳定出版的节奏,聚焦社会焦点与学术前沿,成为日本知识界探讨议题、传播思想的关键平台,两大全套丛书共同奠定其在丛书出版领域的标杆地位

    藤井往前凑了半步,语速更快:“岩波书店的编辑是我父亲的学生,我已经跟他提过《红绸》,只要译稿过关,我能为您争取‘现代亚洲文学’专栏的头条位置,首印册数至少五千!

    还有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的中国文学研究会,我能申请开专题研讨会,请您远程分享创作思路——当然,所有费用由我们承担!”

    说着,他又从口袋里摸出张名片,双手递到许成军面前,名片上“东京大学文学部研究员”的字样格外醒目,背面还印着他的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叙事研究”。

    “许君,我知道我现在的能力有限,但我会学!每个词、每句话都逐字核对,哪怕为了‘老山兰’的品种查三天资料,也绝不会篡改您的原文!”

    许成军接过名片,扫过纸面的凹凸纹理,漫不经心地放在桌角。

    当日本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他们的诚意总是溢出的。

    他抬眼看向藤井,眼神里没有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力:“藤井君,你的诚意我看到了。但翻译不是小事,我有三个条件。”

    “当然,这也是仅仅在你所有的资源能够给到位的情况下。”

    藤井立刻站直,像等待指令的学生:“您说!只要我能做到,绝不推辞!”

    “第一,译本版权归我。”

    许成军的声音清晰有力,“岩波书店的发行收益,我要七成——剩下三成,你用来支付翻译成本、请老师指导,够不够?”

    藤井猛地点头,眼里满是惊喜:“够!太够了!正常作者最多拿五成,您愿意给我三成……”

    许成军:????

    “第二,”

    许成军没让他说完,继续道,“译稿必须经我审核。无论是人物对话的语气,还是‘红绸’‘搪瓷缸’这些意象的注释,但凡有改动,都要先跟我确认。

    我不允许把‘春燕的绣痕’改成‘战旗的印记’,也不允许把‘知青的乡愁’简化成‘政治符号’——你能做到?”

    “能!”

    藤井几乎是脱口而出,“我会把译稿分成十段,每段都先发给您,您改完我再往下译!注释里的文化背景,我会附三种版本的参考资料,您选最贴合原文的!”

    “第三,”

    许成军最后补充,目光扫过桌上的《清明》样刊,“把我的创作谈《红绸为何‘撕不碎’》附在译本末尾。还有,译本出版后,每月给我寄十本样刊,日本读者的反馈、媒体评论,也要及时同步——

    我要知道我的作品在日本是什么样子。”

    藤井听到这里,突然深深鞠躬,腰弯得几乎贴到膝盖,声音里满是感激:“谢谢您,许君!您的条件我都会考虑!我保证,一定会让《红绸》在日本发光,让他们知道,中国当代有您这样的作家,中国文学从来没丢过‘情’与‘魂’!”

    许成军看着他激动的模样,终于笑了笑,伸手扶起他。

    拿起桌上的钢笔,在藤井的翻译计划上划了一道线。

    “那就这么定了,你先考虑着,也和你老师和出版社商量一下,译稿看你时间。”

    藤井双手接过计划,连声道:“一定!一定!我今晚就回宿舍整理资料!”

    他倒退着走出教室,走到门口时又转过身,深深看了许成军一眼,像是要把这一刻刻进心里:“许君,您放心,我绝不会辜负您的《红绸》!”

    教室门关上的瞬间,苏曼舒忍不住笑出声,凑到许成军身边,指了指桌上的名片:“这藤井,倒真是把‘仰慕’写在脸上了。七成收益,还让他同步反馈,你这条件,可比跟国内出版社谈还占优势。”

    许成军拿起名片,捻了捻,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他想要《红绸》打开日本市场,提升自己的学界地位,我想要我的作品在海外不被篡改。

    各取所需而已。何况,让日本读者看看,中国当代文学并非也挺好。”

    许成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