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锈门之后没人等  痕语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06章 锈门之后没人等 (第3/3页)

现代标准不符——是老式军用制冷系统的规格。

    再往里,空间骤然收窄。

    他侧身挤入夹层,在废墟尽头看见一台小型制冷机组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外壳斑驳如鳄鱼皮,铭牌早已腐蚀殆尽。

    可当他绕到背面,撬开防护罩时,目光猛然凝固。

    线路板上,一行极细的小字刻在绝缘层下方:R07-α原型机 · 序列编号:0421。

    他的呼吸一滞。

    R08不是起点,而是延续。

    他们早就试过了,在更早、更深的地方,用活人做温控实验,测试器官保存极限。

    而R07的终止,并非失败,而是转移。

    他小心翼翼刮下控制面板背面的一层黑色附着物——质地黏稠,带有轻微油性,像是长期渗漏的冷却剂残留。

    装袋密封后,他又注意到面板内侧有一块微型存储卡插槽,已被高温烧结变形,但周围的焊点显示出曾有人强行热拔插的痕迹。

    他在背包里取出父亲遗留的工作手册,泛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操作日志格式与加密指令代码。

    凭着记忆比对,他用便携设备尝试恢复硬盘碎片数据。

    三小时后,屏幕跳出一条残缺记录:

    【2003.06.17 04:18】R07终止协议执行,目标转移至G线——代号‘清道夫’。

    指令来源:中央归档系统(权限等级:黑鸦Ⅲ)

    执行确认:已同步清除所有本地日志及关联人员档案。

    “清道夫……”沈砚低声念出这个词,脊背发凉。

    这不是某个人的名字,而是一套嵌入体制缝隙中的自动响应机制——一旦某个案件接近真相核心,它就会启动,像病毒一样清除痕迹,抹掉证人,焚毁证据。

    他抬头望向头顶裂开的天花板,月光透过岩层缝隙洒落,照在那台仍在微弱运转的制冷机上。

    嗡鸣声几乎不可闻,却持续了二十年。

    与此同时,宋昭正坐在临时指挥车内,四路信息在他眼前汇流成一张血色地图。

    七个异常死亡案例的位置连成弧线,两辆冷链车轨迹交叉于“黑崖B-7”,R07旧址标记为圆心,“清道夫”代号首次出现于陆静姝档案的删除日志中——七点一线,构成一个横跨江城、喀什、西南三省的环形闭环。

    这不是偶然,是系统性的覆盖。

    就在此时,边防公安的紧急通报接入系统:一辆申报为空调维修设备的货柜车试图闯关,被拦截后搜出大量焚毁文书残片。

    其中一张碳化纸页上,残留半枚印章轮廓。

    宋昭放大图像,瞳孔骤缩。

    那形状,与林晚发现的伪造注销章,完全吻合。

    “他们还在清理现场……”他低声说,声音冷得像刀刃划过玻璃。

    唐雨柔站在他身后,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火光影像,问:“还能追吗?”

    宋昭没回答,只是缓缓戴上手套,目光落在桌角那份刚打印出来的灰烬成分预检报告上。

    风,已经吹起来了。这一次,火不再独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