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案卷里的正义 (第2/3页)
儿的疫苗接种时间表,他怕自己忙得忘了女儿的重要日子,每次开庭前都会拿出来看一眼。
扫咖啡店门口时,我捡过他扔掉的菊花茶包装,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今日任务:提讯王某某(9 点)、开案件讨论会(14 点)、整理李某某案补充证据(16 点)、指导实习生(18 点);给女儿买退烧药(已买,放公文包);陪女儿放风筝(周六,一定)”。那天早上,我看见他在开庭前买了杯美式咖啡,却没加糖也没加奶,他说 “庭审要保持清醒,苦点没关系”,阳光照在他身上,像给这个严谨的检察官镀上了层温暖的光。这种 “对案件严谨到极致,对自己苛刻到底” 的坚持,曾让我站在咖啡店门口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 “检察官” 当成战场,每一次阅卷都是与正义的对话,每一次加班都是对责任的承担,那些沾着墨水的制服背后,藏着比案卷更沉重的 “守护担当”。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咖啡店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他翻阅案卷的 “沙沙” 声与法庭上的辩论声。晨光透过检察院的窗户照进来,在他的案件清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他写在上面的案件编号。
二、案卷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腰部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坐在陈明宇的办公室工位上,手里还攥着那本案件清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不停 —— 早上 7 点,妻子发来的紧急消息:“明宇,女儿今天烧到 39.2℃,医生说要住院观察,你能不能中午回来一趟?她哭着喊爸爸,我哄不住”;检察长发来的消息:“今天上午 9 点提讯李某某案的关键证人,下午 2 点准时开庭,这个案子社会关注度高,被害人亲属还来了,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能出任何差错”。
窗外天刚亮,检察院里只有保洁阿姨在打扫卫生,冷风吹过办公室,带着菊花茶的清香。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陈明宇。
摸向腰部,昨天整理案卷的疼痛还在,一按就像针扎;左手的玻璃杯倒在工位上,菊花茶洒了点在案件清单上;制服内袋里,女儿的疫苗接种时间表硌着胸口,纸页边缘磨得发亮。办公桌抽屉里,压着三份 “职业难题”:工作的 “案件要求”,红色标注 “9 点提讯证人:核实李某某案的作案时间细节;12 点前整理完证人证言补充进案卷;14 点开庭:重点驳斥辩护方‘证据不足’观点,引用《刑法》第 232 条;庭审后整理案卷,明天送法院”;家庭的 “牵挂线索”,“女儿住院:中午尽量回家看一眼,带退烧药;给妻子买护手霜(楼下便利店);周六陪女儿放风筝(若女儿出院,一定兑现)”;身体的 “警报信号”,“视力下降:每小时滴一次眼药水;腰椎间盘突出:久坐后站起来活动 5 分钟;睡眠不足:庭审前喝杯咖啡提神”。
我摸向制服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剩的 100 元,给女儿买退烧药花了 35 元,还剩 65 元 —— 给妻子买护手霜要 25 元,剩下的 40 元留着中午买盒饭,心里像压着块石头,既担心女儿的病情,又怕耽误庭审,辜负被害人亲属的期待。
早上 8 点,我准时到办公室。刚打开李某某案的案卷,被害人母亲就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哭腔:“陈检察官,我儿子不能白死,你一定要帮我们讨回公道啊”,我赶紧说 “阿姨您放心,我会认真核对每一份证据,庭审一定会还您儿子公道”,挂了电话,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整理提讯提纲,眼睛越来越疼,只能滴了滴眼药水,继续工作。
早上 9 点,提讯开始。证人是李某某案的目击证人,刚开始有些紧张,说话吞吞吐吐,我耐心引导:“您别慌,慢慢说,当时您看到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经过半小时沟通,证人终于完整陈述了作案细节,我赶紧记录下来,补充进案卷,心里松了口气 —— 证据又完善了一步。
中午 12 点,我抽空回家看女儿。医院病房里,女儿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看见我进来,虚弱地喊 “爸爸”,我蹲下来,摸了摸她的额头,还是很烫,心里满是愧疚:“宝贝,爸爸下午要开庭,开完庭就来陪你,这是退烧药,听妈妈的话按时吃”,妻子递过来一杯水:“你别太担心,我会照顾好女儿,庭审别紧张,注意身体”,我接过水,喝了一口,又赶紧返回检察院,怕耽误下午的庭审。
下午 1 点 30 分,我到楼下咖啡店买了杯美式咖啡,没加糖也没加奶,靠在店外的柱子上快速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