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宣威电厂白花裙白鞋飘(一) (第3/3页)
月 15 日,她穿着那条白花裙来加班,说要亲自检查……”
最后一页的字迹变得潦草:“爆炸发生时,我就在旁边。她把我推出了车间,自己没出来…… 我对不起她……”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原来爸爸不是失踪了,他是无法面对这一切。
就在这时,锅炉顶部传来响动,像是有人在上面行走。我们抬头望去,那道白色的身影正站在检修口,裙摆随风飘动。
“妈妈。” 我轻声喊道。
白光停顿了一下,缓缓飘了下来。在手电光的照射下,我看清了那张模糊的脸,眉眼间依稀有妈妈的轮廓。她伸出手,指向锅炉角落里的一个铁盒。
打开铁盒,里面装着枚厂徽,还有半张合影。照片上,年轻的爸爸和妈妈站在汽轮机前,妈妈穿着白色的连衣裙,笑得灿烂。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锅炉的缝隙照进来时,那道白光渐渐变得透明,最后化作点点光斑,消散在空气中。织物摩擦的沙沙声,也随之消失了。
我们走出锅炉房时,阳光正好。厂区里的杂草上挂着露珠,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远处的冷却塔静静矗立,像个沉默的守望者。
我把那半张合影和银镯子放在一起,突然明白妈妈为什么一直穿着那条白花裙。她不是在等待,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某个秘密。
现在,秘密已经揭开,她终于可以安心离开了。
离开锅炉房时,阿哲突然指着地面的裂缝:“这里好像通着什么。” 裂缝宽约半米,边缘的水泥被根系顶得翘起,隐约能看到下面黑黢黢的空间。我用手电往下照,光柱里浮动着无数尘埃,隐约瞥见锈蚀的金属梯架。
“是电缆隧道。” 阿哲翻出手机里的厂区平面图,“当年为了铺设高压电缆,在地下挖了三公里长的通道。” 我们找来两根钢管探路,顺着梯架往下爬。隧道里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味,墙壁上凝结着淡黄色的结晶,像某种怪异的鳞片。
电缆支架早已坍塌,黑色的电缆线像巨蟒的尸体堆在地上,绝缘层开裂处露出铜芯,在手电光下闪着冷光。走了约莫百米,隧道突然出现岔路口,墙壁上的搪瓷标牌歪歪扭扭地写着 “东干线”“西支线”。
“西支线通向哪里?” 我摸着标牌上的锈迹,发现背面刻着串数字:715-3。阿哲突然脸色煞白:“7 月 15 日,三号机组……” 话音未落,西支线深处传来电流的滋滋声,伴随着布料摩擦的沙沙响。
我们握紧钢管走进西支线,隧道顶部的应急灯忽明忽暗,投下我们扭曲的影子。在一处电缆接头箱旁,我发现地面有串新鲜的脚印,跟之前看到的布鞋印一模一样。更诡异的是,脚印在接头箱前转了个圈,然后径直走向墙壁 —— 那里分明是实心的水泥。
阿哲突然拽住我,他的手电照在接头箱的锁孔上,那里插着半片白色的布料。我认出那是妈妈裙子上的料子,边缘还沾着些铜绿色的粉末。打开接头箱的瞬间,一股焦糊味扑面而来,里面的电缆线烧得焦黑,在灰烬里躺着枚银质发卡,上面嵌着的蓝宝石已经碎裂。
“这是我妈的发卡。” 我的指尖刚碰到发卡,隧道突然剧烈震颤,头顶落下簌簌的水泥碎块。西支线的方向传来沉闷的爆炸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深处炸开了。
我们狼狈地爬回地面,发现办公楼的方向冒起黑烟。冲进档案室时,火苗已经舔舐着档案柜,那些蓝色封皮的卷宗正在燃烧。“快救这些!” 阿哲抱起最底层的铁盒,我则拼命拖拽标着 “1998 事故补充材料” 的柜子。
火舌燎到手腕时,我突然发现柜子背面有块松动的木板。撬开后,露出个半米见方的暗格,里面藏着个黑色的皮箱。我们抱着皮箱冲出火场,在冷却塔的阴影里打开锁扣,里面装着本黑色封皮的笔记本,还有盘泛黄的录像带。
笔记本是爸爸的字迹,开头写着 “隐患记录”:“6 月 20 日,发现三号机组安全阀失灵,王副厂长让我伪造检修记录”“7 月 1 日,液压系统漏油,李慧坚持要停机检查”…… 最后一页画着幅草图,隧道西支线的位置标着个五角星,旁边写着 “备用阀门”。
录像带放进阿哲带的旧录像机里,屏幕上出现晃动的画面。1998 年 7 月 15 日的厂房,妈妈穿着白花裙站在汽轮机前,爸爸举着摄像机:“慧儿,等这事儿了了,咱们就去拍婚纱照。” 突然画面剧烈抖动,传来妈妈的尖叫:“螺丝松了!快关闸 ——”
屏幕瞬间变黑,只剩下刺耳的电流声。我按下暂停键,在雪花点的间隙,似乎看到个模糊的人影从汽轮机后闪过,穿着深蓝色的厂领导制服。
根据笔记本的线索,我们找到厂区西北角的油库。这座圆柱形建筑被铁丝网围着,锈蚀的油罐像颗颗巨大的胶囊,罐身上的 “严禁烟火” 标语早已褪色。铁丝网的缺口处,挂着块白色的布料,风吹过时像面小小的旗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