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虹桥胶鞋厂红裙白鞋飘(二)  左眼见飘心中喜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五章虹桥胶鞋厂红裙白鞋飘(二) (第2/3页)

的旅游鞋,从手工制作的样品到机械化生产的成品,每一双鞋都承载着一段记忆。李红梅看到自己设计的那款儿童胶鞋也在其中,眼眶不禁湿润了。

    告别仪式后,大家在厂区合影留念。有人提议重现当年下班的场景,于是女工们穿着红裙白鞋,排着队走出厂门,就像过去无数个傍晚一样。只是这一次,她们走得很慢,不时回头看看熟悉的厂房和烟囱。摄影师按下快门,将这一幕永远定格 —— 红色的裙摆在秋风中飘动,白色的胶鞋踩在落叶上,身后是承载了几代人青春的工厂。

    转产工作在 2003 年稳步推进。车间里的机器被陆续拆除,有的卖给了其他工厂,有的则被博物馆收藏。李红梅负责整理技术资料,将几十年的生产工艺、配方和图纸分类归档。这项工作让她有机会重新审视胶鞋生产的历史,也让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们做的每一双鞋,都凝结着这么多智慧和汗水,“ 她感慨地说。

    部分工人被安排到新成立的仓储公司工作,李红梅就是其中之一。她穿上了新的工作服,虽然还是蓝色,但面料更舒适,款式也更时尚。新的工作内容是管理仓库账目,虽然和胶鞋生产完全不同,但她学得很认真。休息时,她会走到仓库的窗边,望着远处曾经的生产车间,那里现在堆满了各种货物,再也听不到缝纫机的哒哒声了。

    2009 年,随着村办工业的全面结束,虹桥胶鞋厂的旧址被纳入城市更新计划。在拆迁前,厂里组织了一次老工人回访活动。李红梅特意穿上了红裙和保存完好的白胶鞋,和当年的姐妹们一起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厂房已经空荡荡的,只有墙上还残留着 “质量第一“ 的标语痕迹。大家在车间里走着,回忆着每个工位的故事,仿佛时光又回到了那个红火的年代。

    在曾经的硫化车间位置,李红梅发现了一小块红色的布料碎片,可能是当年哪个女工不小心留下的。她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像珍藏宝贝一样收起来。这个小小的碎片,成了那段岁月的最后见证。

    离开时,夕阳正落在厂房的屋顶上,给红色的砖墙镀上了一层金色。李红梅回头望去,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穿着红裙白鞋,从蒸汽中走来,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那些在流水线上度过的日日夜夜,那些和姐妹们一起欢笑、一起奋斗的时光,都化作了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红裙终会褪色,白鞋终会磨损,但那段在虹桥胶鞋厂度过的青春岁月,却永远鲜活地留在了每个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人心中。它不仅是一个工厂的历史,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普通工人的喜怒哀乐。

    2015 年的一个周末,上海虹桥镇的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展览 ——“虹桥工业记忆展“。在众多展品中,一个玻璃柜格外引人注目:里面陈列着一双略显陈旧的白胶鞋,旁边是一条折叠整齐的红色的确良裙子,旁边的卡片上写着:“虹桥胶鞋厂,1986-2003“。

    李红梅站在展柜前,看着自己捐赠的物品,思绪万千。退休后的生活很悠闲,但她总喜欢回忆在胶鞋厂的日子。听说社区要办工业展,她毫不犹豫地找出了珍藏多年的红裙和白鞋。“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也是压箱底,不如拿出来让年轻人看看,“ 她对工作人员说,“让他们知道以前的工人是怎么生活的。“

    展览开幕当天,来了很多曾经的虹桥胶鞋厂职工。张丽芬拄着拐杖来了,她的腿脚不太方便,但精神很好。王丽从国外回来探亲,特意赶来参加。大家围着展柜,辨认着那些熟悉的物品:老式缝纫机、硫化罐的零件、不同年代的胶鞋样品......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青春的痕迹。

    “你看这双鞋,还是当年的样式,“ 张丽芬指着展柜里的白胶鞋对王丽说,“记得吗?我们当年为了让鞋边更白,偷偷用粉笔涂。“ 王丽笑着点头:“当然记得,后来被车间主任发现了,还批评我们不爱护公物呢。“ 李红梅也加入了谈话,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