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文山初遇山魈(三)  左眼见飘心中喜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八十一章文山初遇山魈(三) (第2/3页)

下湖泊的东侧,是一根直径约两米的圆柱形石柱,表面布满了青苔,石柱底部已经出现了一道细小的裂痕。岩龙先用砍刀清理掉石柱表面的青苔,我则小心翼翼地将第一块镇石放在石柱顶部的凹槽里 —— 凹槽的形状刚好和镇石吻合,像是专门为镇石设计的。

    就在镇石放在凹槽里的瞬间,石柱底部的裂痕竟然微微收缩了一些,周围的震动也似乎减弱了。山魈们兴奋地围着石柱转圈,发出欢快的叫声。我们继续前往第二个支柱的位置,它位于溶洞的西侧,靠近黑影猴之前出没的树林,石柱表面的裂痕比第一个更明显,甚至能看到里面的岩石结构。

    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将第二块镇石放在石柱顶部的凹槽里。这次,石柱的裂痕明显收缩了,周围的震动几乎消失了。可就在我们准备前往第三个支柱的位置时,突然听到溶洞入口处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紧接着,大量的碎石从入口处滚落下来,堵住了大半的入口。

    “不好!溶洞要塌了!” 岩龙大喊一声,拉着我往第三个支柱的方向跑。山魈们也跟着我们一起跑,年幼的山魈被强壮的山魈抱在怀里,生怕被碎石砸到。第三个支柱位于溶洞的最深处,靠近祭祀遗址的石室,此时,石室的墙壁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痕,石屑不断往下掉,石台都已经倾斜了。

    我们冲到第三个支柱前,只见支柱底部的裂痕已经非常大,几乎要把石柱分成两半。岩龙用身体顶住摇晃的石柱,我则赶紧将第三块镇石往凹槽里放 —— 可凹槽里积了很多碎石,镇石怎么也放不进去。“快,用砍刀把碎石清理掉!” 我大喊道。

    岩龙立刻腾出一只手,用砍刀快速清理凹槽里的碎石,石屑溅到他的脸上,他却丝毫不在意。山魈首领也跑过来,用爪子帮我们清理碎石,它的爪子被碎石划破,流出血来,却依旧坚持着。终于,凹槽里的碎石被清理干净,我赶紧将第三块镇石放在凹槽里。

    就在镇石放好的瞬间,奇迹发生了 —— 三个支柱同时发出微弱的光芒,溶洞里的震动彻底消失了,石室墙壁上的裂痕也慢慢收缩,最后竟然完全消失了!我们都惊呆了,看着眼前的景象,一时说不出话来。山魈们围着三个支柱,欢快地跳跃着,发出清脆的叫声,像是在庆祝胜利。

    我们走出溶洞时,天已经黑了。远处的山坡上没有再出现巨石滚落的情况,寨里的水井水位也恢复了正常。老族长在溶洞入口等着我们,看到我们平安回来,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太好了!‘地脉之眼’稳住了,山魈安全了,我们的家园也安全了!”

    当晚,莲花塘镇的村民们在寨子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火塘里的火焰熊熊燃烧,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山魈们也被邀请到寨子里,坐在篝火旁,吃着村民们递来的烤红薯和玉米。山魈首领走到我身边,用鼻子蹭了蹭我的手,然后将一颗最大的冷饭团野果放在我手里 —— 这颗野果,比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它递给我的那颗还要饱满。

    我看着手里的野果,又看了看篝火旁欢快的村民和山魈,心里满是感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质危机,让我们和山魈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明白了:老林沟不仅是山魈的家园,是壮族先民的祭祀圣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当晚,我在录音笔里写下了新的记录:“2015 年 6 月 24 日,莲花塘镇。成功找到‘地脉之眼’的三个支柱,用‘镇石’加固了溶洞,化解了地质危机。山魈保住了家园,莲花塘镇也避免了洪水威胁。这场危机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共同守护,才能让这片秘境永远安宁。”

    夜深了,篝火渐渐熄灭,村民们和山魈都渐渐散去。我坐在吊脚楼的窗边,看着远处老林沟的方向,那里的溶洞里,三个支柱正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我知道,这场关于守护的冒险还没有结束,老林沟的秘境里,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去面对。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和山魈携手,和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携手,就一定能守护好这份珍贵的家园。

    地质危机化解后的第七天,老林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清晨的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溶洞入口的乱石滩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山魈们像往常一样在树林里觅食,幼崽们追逐打闹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我和岩龙坐在地下湖泊边,翻看着之前拍摄的祭祀遗址照片,试图从岩画和石碑中找到更多关于 “地脉之眼” 的秘密。

    “你看这张石碑的照片。” 岩龙突然指着一张特写照片,“这里有一行模糊的文字,之前清理灰尘时没注意到,放大后好像能看清几个字。” 我接过平板电脑,将照片放大 —— 石碑右下角的位置,确实有一行细小的文字,经过反复辨认,能看出 “三柱定脉,信物守之,藏于水畔,映月现形” 这十六个字。

    “信物?” 我心里一动,“难道除了镇石,先民还留下了其他守护秘境的信物?” 岩龙皱着眉,回忆着《地脉记》里的内容:“老族长说过,《地脉记》最后有一段残缺的文字,提到‘水畔信物,承先祖之愿,护山灵之安’,当时我们以为只是传说,现在看来,这信物真的存在!”

    我们立刻起身,沿着地下湖泊的岸边寻找线索。地下湖泊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窗投射下来的阳光,岸边散落着一些光滑的鹅卵石和山魈丢弃的野果壳。山魈首领似乎察觉到我们的意图,带着几只山魈跟在我们身后,时不时用爪子扒开岸边的水草,像是在帮我们寻找。

    沿着湖泊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一处布满钟乳石的水域。这里的钟乳石形态奇特,有的像展翅的飞鸟,有的像粗壮的树木,阳光透过天窗照在钟乳石上,在水面上形成斑斓的光影。“你看这里!” 我突然停住脚步,指着一块巨大的钟乳石 —— 钟乳石的底部有一个凹槽,凹槽的形状像是某种器物的轮廓,而且凹槽周围刻着和石碑上相似的古老文字。

    岩龙赶紧跑过来,用手擦拭凹槽里的水渍:“这些文字和‘三柱定脉’的文字一样!这里肯定就是存放信物的地方!” 可凹槽里空空如也,只有一些细小的泥沙。山魈首领走到钟乳石前,用鼻子蹭了蹭凹槽,然后抬头看向天窗,嘴里发出 “呜呜” 的叫声,像是在提醒我们什么。

    “‘藏于水畔,映月现形’。” 我喃喃自语,“难道要等到晚上,月亮的倒影照在这里,信物才会出现?” 岩龙点点头:“很有可能!先民的祭祀活动大多在夜晚进行,或许信物需要月光的触发才能显现。”

    当天晚上,我们带着手电筒和帐篷,再次来到地下湖泊的钟乳石旁。山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