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苍山怨飘(二)  左眼见飘心中喜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九十六章苍山怨飘(二) (第2/3页)

,里面记录了画师和阿月相识相爱的过程,还有他对苍山美景的描写。最后几页,写着他要去清碧溪和阿月赴约,字里行间满是期待。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这么相爱的两个人,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

    阿月看着日记,泪水不停地往下流,她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谢谢你,帮我找到了真相。我终于可以和画师团聚了。” 说完,阿月的身影消失在了空气中,周围的树木停止了摇晃,水潭里的水也恢复了平静。

    黑衣男子瘫坐在地上,嘴里喃喃自语:“结束了,终于结束了。”

    我和阿秀看着这一切,心里都松了一口气。我拿起画师的日记,对阿秀说:“我们把这本日记交给当地的博物馆吧,让更多人知道阿月和画师的故事,也让他们的爱情被永远记住。”

    阿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好,这样阿月和画师也能安息了。”

    我们沿着原路返回,路上再也没有遇到诡异的事情。回到客栈后,我把遇到的事情告诉了杨老板,杨老板听后,感慨地说:“没想到这个传说背后还有这样的真相,现在真相大白了,苍山也能恢复平静了。”

    第二天,我和阿秀一起把画师的日记交给了大理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这本日记非常重视,说会好好保存,还会举办一个专门的展览,讲述阿月和画师的故事。

    离开大理的前一天,我又去了一次苍山,这次没有遇到大雾,也没有听到哭泣声,苍山的风景依旧美丽,阳光洒在雪山上,闪闪发光。我拿着相机,拍下了苍山的美景,也拍下了清碧溪和黑龙谭,我想把这些照片和阿月、画师的故事一起,分享给更多的人。

    坐在离开大理的火车上,我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苍山,心里充满了感慨。这次苍山之行,让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揭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帮助了两个冤魂安息。或许,这就是苍山给我的礼物,让我明白,每一个传说背后,都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我们,应该去倾听这些故事,去尊重每一个生命。

    将画师的日记交给博物馆后的第三天,我原本计划收拾行李离开大理,却在整理相机内存卡时,发现了一组奇怪的照片。那是我在黑龙谭附近拍摄的,当时相机明明显示失灵,屏幕漆黑一片,可此刻翻看,内存卡里却多了十几张模糊的画面 —— 画面中央全是同一个诡异的符号:一个类似 “山” 字的轮廓,中间缠绕着三条弯曲的线条,像是蛇,又像是水流,符号边缘还刻着细碎的小点,像是某种密码。

    我盯着屏幕上的符号,心里满是疑惑。这符号绝不是自然形成的,更不像是现代人为刻画的,倒像是某种古老的图腾。我突然想起画师日记最后一页的空白处,似乎有过淡淡的印记,当时以为是纸张受潮,现在想来,或许是被人刻意擦掉的符号痕迹。

    “这符号……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身后传来阿秀的声音,她端着一盘刚烤好的乳扇,站在我身后,眼神紧紧盯着屏幕。

    我惊讶地回头:“你见过?在哪里?”

    阿秀放下乳扇,坐在我身边,眉头紧锁:“我奶奶的嫁妆里,有一块传了三代的扎染布,上面就有这个符号。奶奶说,这是‘苍山护灵符’,但又叮嘱我,绝对不能让外人看到,也不能打听符号的来历,说这是我们村的禁忌。”

    “禁忌?” 我心里一动,“你们村在哪里?能不能带我去看看那块扎染布?”

    阿秀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我们村在苍山深处的云雾村,离黑龙谭不远,但村里的长辈很少让外人进去。不过现在阿月的冤屈解开了,或许奶奶会愿意告诉你。”

    第二天一早,我跟着阿秀往云雾村走。这条路比去黑龙谭的路更隐蔽,沿途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树干上缠着厚厚的藤蔓,偶尔能看到挂在树枝上的白族经幡,在风里轻轻飘动。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前方终于出现了一片青瓦白墙的村落,村落被云雾环绕,远远望去,像是悬浮在山间的仙境 —— 这就是云雾村。

    刚走进村口,就看到几个穿着白族服饰的老人坐在大青树下,手里转着经筒,眼神警惕地看着我们。阿秀赶紧用白族话和老人们交流,说了很久,老人们才缓缓点头,让我们进村。

    阿秀的奶奶住在村落最东边的一间老屋里,屋里的陈设很简单,墙上挂着几幅老旧的扎染画,桌上摆着一个插着松枝的陶罐。奶奶看到我,眼神里满是打量,阿秀在奶奶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奶奶才叹了口气,转身从里屋拿出一个红色的木盒。

    木盒打开的瞬间,我看到了那块扎染布。布是深蓝色的,上面用白色的丝线绣着那个诡异的符号,符号周围还绣着一些细小的图案,像是山川、河流,还有一些看不懂的人物造型。奶奶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扎染布,声音沙哑地说:“这符号不是护灵符,是‘锁魂符’。当年南诏国时期,苍山深处有一座祭祀台,用来祭祀山神,可后来有个祭司背叛了族人,用邪术召唤了怨魂,想掌控苍山。族人为了镇压怨魂,就刻了这个锁魂符,把怨魂锁在了祭祀台底下。”

    “那祭祀台在哪里?” 我追问。

    奶奶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恐惧:“没人知道具体位置。只知道祭祀台在‘南诏古路’上,那条路早就被封了,据说走进去的人,从来没有回来过。”

    “南诏古路?” 我突然想起画师日记里提到过,他在绘制苍山地图时,曾发现一条废弃的古路,路面上刻着奇怪的花纹,当时他以为是古人用来防滑的,现在想来,或许就是南诏古路。

    当天下午,我在阿秀的帮助下,找到了画师日记里提到的古路入口。入口藏在一片茂密的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