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2章:藏富于寺、于己,就是不肯献富于国,那么便连死也一并藏了吧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72章:藏富于寺、于己,就是不肯献富于国,那么便连死也一并藏了吧 (第2/3页)

气听不出喜怒。

    田尔耕上前一步,躬身回道:“回陛下,南京左近,所有在册之寺庙、道观,共计七十二处,皆已清查一过。其间僧侣道人,凡无度牒、来历不明者,已悉数拿下,交由地方官府安置。有度牒者,亦尽数登记在册,严加看管。”

    李若琏接口补充道:“陛下,后续之事,臣已着手安排。凡青壮僧道,可编入屯田之伍;老弱者则分发各地善堂。至于那些藏污纳垢、罪大恶极之辈,镇抚司已立案审讯,绝不姑息。”

    皇帝“嗯”了一声,手指停下了敲击,他最关心的,不是那些人。

    “收获呢?”皇帝终于问出了关键。

    田尔耕闻言,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簿册,双手呈上:“陛下,此乃初步清查之总账。除此之外,另有实物。”

    他话音刚落,便向殿外一挥手。

    殿门外,一队队锦衣卫校尉,两人一组,抬着一口口沉甸甸的樟木大箱鱼贯而入。

    箱子被整齐地码放在大殿中央。

    “开箱。”田尔耕下令。

    校尉们抽出腰刀,撬开箱盖,“嘎吱”之声不绝于耳,随着箱盖一个个被掀开,一片灿烂夺目的光华瞬间照亮了整座昏暗的大殿。

    金!

    满目皆是金!

    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金锭、金条,一尊尊鎏金的佛像、器皿,被胡乱地堆在箱中,在殿顶宫灯的照耀下,反射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光。

    银!

    漫山遍野的银!

    更多的箱子里,装的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雪花银锭,银锭上还刻着铸造的戳记,在光线下闪烁着清冷而诱人的光泽。

    除了金银,还有一摞摞厚重的册簿被单独呈了上来。

    田尔耕指着那些册簿,声音中带着一丝快意:“陛下,这些便是那些官绅地主,与各大寺庙所签之诡寄文书。他们将自家田产,伪作寺庙所有,以此规避朝廷赋税。仅此一项,清查出的隐匿田亩,在南直隶一地,便不下两百万亩!”

    他又指向另一堆册簿:“此乃那些大族豪绅‘自首’时,一并交出的历年隐匿税银之秘账。其上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录着一笔笔见不得光之银钱往来。触目惊心!”

    皇帝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

    田尔耕深吸一口气,终于报出了那个惊人的数字:

    “陛下,此次清查寺观,并勒令官绅补缴亏空,粗略计之,所得田亩、金银,折算下来……不下,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一千二百万两!

    这个数字一出,连李若琏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过去,大明一年的国库岁入刨去各种损耗真正能动用的也不过四五百两。

    这南京周边一扫,竟是扫出了三年的国库收入!

    朱由检真是麻木了,这一刻他心中没有喜悦,唯有冷笑。

    真是朕的好臣子好勋贵!真是朕治下的好富户!

    藏富于寺,藏富于己,就是不肯献富于国。

    国库空虚,边镇缺饷,百姓流离,他们坐拥金山银山却视若无睹,甚至还在国家的肌体上,用这些寺庙道观做掩护,再挖下一块肉来。

    崇祯啊崇祯!

    朱由检在心中对着自己那悲惨的前身发出一声无声的叹息。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国难当头,崇祯于朝堂之上哀求百官,涕泪横流,最后募得了多少?

    二十万两?还是三十万两?

    那些平日里满口忠君爱国的文臣,那些世受国恩的勋贵,一个个哭穷,一个个装死。

    宁可把钱财埋进地里,也不愿拿出来保卫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

    最后,城破了,国亡了,李自成用夹棍一夹,拷掠出的银子,是几千万两!

    何其荒唐!何其讽刺!

    大殿中的气氛因着这泼天的财富和皇帝的沉默,变得有些凝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