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版本答案:打不过就加入 (第1/3页)
夜,入三更。
月色如霜,却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在偶尔的云隙间漏下几缕惨白的光,照着这人间。
苏州城外三十里,西山太湖之滨,有一座园林,名曰“枕流”。
此园不入苏州园林名录,不为外人所知,占地不过十亩却集亭台楼阁、假山池沼于一体,景致之精远胜城中那些闻名遐迩的去处。
园林深处,名为“听雨斋”的书斋,四面皆是密植的翠竹,风过处,沙沙作响,将斋内的一切声息都与外界隔绝开来。
斋内未点灯烛,只在正中的一张紫檀八仙桌上置着一尊三足铜炉。
炉中燃着一小块龙涎香饼,那香气本是清雅醒神之物,此刻却在这昏暗压抑的氛围中变得如同供奉神龛前的祭香,透着一股幽幽的死气。
暗影里坐着七八个人影。
影影绰绰,看不清面容,只能借着香炉中偶尔迸溅的火星瞥见他们身上或华贵的绸缎,或质地上乘的儒衫。
几人中,有因“一体纳粮”新政,家中万亩良田一夜间需增缴赋税数万石的大乡绅;有几位致仕闲居,却依旧在朝中门生故吏遍布的前朝高官;甚至还有一位曾官拜工部侍郎,最近告老还乡的宿儒。
在书斋最角落的阴影里,还坐着一个不起眼的中年人。
他始终一言不发,但那双在黑暗中亮得骇人的眼睛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怨毒。
他是钱德隆的族叔,钱家如今在苏州的当家人,钱氏布行被抄,钱德隆下狱,这一刀几乎斩断了钱家半数的财路。
一室之内皆是新政的受害者。
空气沉闷得像一块浸了水的棉布。
许久,坐在主位的一位老者缓缓开口,他姓顾,是本地顾氏宗族的族长,家有水田三万余亩,是一体纳粮最大的反对者。
“北边,还是没动静么?”他的声音,像是两块干枯的树皮在摩擦。
下手处,一名乡绅沉声道:“回顾公,京里来的消息更令人费解。据说九边非但未曾裁卒,反在大肆扩军,饷银更是月月足额,从无一日拖欠!那钱粮耗费直如流水!可与此同时,中原之灾比之去年酷烈更甚,赈济流民又是一笔填不满的窟窿!”
角落里,钱德隆的族叔冷笑一声,声音嘶哑:“国库空虚,内外交困。我倒要看看那位小皇帝拿什么来填这个无底洞!”
那致仕的工部侍郎轻抚长须,眼中闪过一丝智珠在握的优越感,慢悠悠地道:“急什么?自古以来,变法者有几个能得善终?前有商君车裂,后有王相贬死,近者,张江陵死后亦难逃清算。何也?盖因其变法虽能强国于一时,却动了天下士绅之根本,失了天下士人之心!”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历史洞察者的从容。
“那位小皇帝还是太年轻了。他以为凭着一股蛮劲就能扭转乾坤?他以为靠着魏忠贤那等阉竖,毕自严、徐光启那般只知算计格物的术臣,就能将我等数百年之基业连根拔起?”
他发出一声轻蔑的嗤笑。
“我等,只需一个等字。”
“等他钱粮告罄,等他边关大乱,等他民怨沸腾。到那时,他便会发现这大明天下离了我等士绅输纳钱粮、维系乡里,是转不动的。他会回过头来,求我们。”
“届时,一体纳粮,可废。商税,可免。那些作乱的阉党、术臣,皆可罢黜。一切还能回到原来的样子。我等要失的,不过是这一两年的些许浮财。而那位小皇帝得到的,将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天下,不是他朱家一人的天下!”
这番话,如同一剂定心丸,让斋内压抑的气氛稍稍松动了些。
是啊,历史,就是这样写的!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天子可以任性,但不能掀了桌子。
因为这张桌子,是大家吃饭的家伙。
他们依旧是棋盘上的博弈者,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资本,去等待那个年轻的对手犯下致命的错误。
他们的美梦,做得香甜而又安稳。
直到,一份薄薄的纸被送了进来。
那是一名家仆悄无声息地走进书斋,将一份抄录的文稿呈递到顾公手中,而后又悄无声息地退下。
顾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