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徒步活动(三) (第1/3页)
六月底的龙兴公园,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浓绿画卷,在夏日的晨光中徐徐展开。公园正中的龙兴湖,湖水碧绿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静谧地卧在城市的怀抱中。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细密的涟漪,揉碎了倒映其中的蓝天白云和岸边的垂柳婀娜。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泥土与淡淡水生植物混合的清新气息,沁人心脾。随处可见的月季、蔷薇正值盛放,姹紫嫣红,点缀在绿荫丛中,引来蜂飞蝶舞。茂密的树冠里,鸟儿们正在举行一场喧嚣而欢快的音乐会,叽叽喳喳,此起彼伏。虽是清晨,公园里已然有了不少游人,有慢跑的年轻人,有提着鸟笼散步的老人,也有带着孩子嬉戏的家庭,欢声笑语与自然的天籁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闲适的生活气息。湖面上,几艘造型可爱的脚踏船和电动船缓缓游弋,划开一道道柔和的水痕,船上游客的谈笑声随风隐隐传来。
陈秋铭沿着龙兴湖西侧那条蜿蜒的碎石小径悠然前行,脚步不自觉地放慢,沉浸在这片难得的湖光山色之中。小路两旁是高大的垂柳,柔软的枝条几乎要拂到水面,阳光透过叶隙,在地上洒下斑驳晃动的光影。他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水汽和花香的空气,感觉连日来的疲惫似乎都被这清新的自然气息洗涤去了不少。
走了约莫七八分钟,前方湖面最窄处,一座古朴雅致的石桥映入眼帘。这便是七孔桥。桥身由青石砌成,略显斑驳,却更添几分岁月沉淀的韵味。桥如其名,七个大小一致的半圆形桥洞均匀分布,如同七轮明月静卧于碧波之上,桥洞与它们在水中清晰的倒影相连,又构成了七个完美的圆,虚实相映,别具一格。桥面宽阔,两侧是雕花的石栏,可供游人凭栏远眺。
陈秋铭走上桥头,看到桥西侧的空地上已经摆好了一张简易长桌,旁边立着“徒步比赛打卡点”的指示牌。桌旁站着两位同样穿着黑色运动服的老师,正是经管学院副院长秦密和物理系办公室主任付志山。秦密看起来四十出头,身材保持得很好,没有常见的中年发福,气质儒雅中带着干练。付志山则比陈秋铭稍长一两岁,模样敦厚,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意,他们在校园里碰面时也会点头寒暄。
陈秋铭连忙加快几步走过去,脸上露出笑容,主动打起招呼:“秦院长,付老师!你们来这么早啊!”
付志山转过身,笑着回应:“秋铭来了啊,我们也是刚到,没比你早几分钟。”
秦密目光落在陈秋铭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欣赏,开口道:“陈老师,年轻有为啊。你现在在学校里,可是有一定名声的。”他的语气平和,听不出是褒是贬。
陈秋铭心里微微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半开玩笑地试探道:“是吗?秦院长,不知道我这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啊?”他刻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轻松,目光却留意着秦密的反应。
秦密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摆了摆手,语气颇为豁达:“名声这种东西,最不客观了。好人说你好,坏人说你坏,立场不同,看法自然不同,这很正常。”他这话说得圆融,既点出了现实,又避开了直接的评价。
三人对视一眼,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陈秋铭却像是被勾起了好奇心,他往前凑了凑,压低了些声音,追问道:“秦院长这么一说,我倒真是有点好奇了。外面到底都是怎么传我的?您给透露透露?”他眼神里带着真诚的探究,并非为了计较,更像是一种对自身处境的了解。
秦密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旁边的付志山,这才缓缓说道:“大家公认的,是你管理班级非常认真负责,很有自己的一套创新思想,不拘泥于死板的条条框框。你带的法律四班,学生整体素质高,精神面貌好,非常有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这在学生里是很难得的。这些,可是得到了学校很多老师,包括一些领导认可的。”他顿了顿,补充道,“这算是……好人说的话吧。”
陈秋铭点了点头,心里有些许安慰,但知道肯定还有下文。他将目光转向付志山,语气更加熟稔:“付哥,咱们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不用跟我客气,直言不讳就好。肯定还有……‘坏人’说的话吧?”他刻意模仿了秦密刚才的用词,带着点自嘲的意味。
付志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搓了搓手,看了看秦密,见对方没有阻止的意思,才斟酌着开口:“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有人说你嘛,有时候不怎么‘听话’,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或者说……过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不太给上级留面子,有点……顶撞。”他说得比较委婉,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陈秋铭听完,脸上并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反而像是确认了什么似的,了然地点了点头,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略带讥诮的笑意:“我明白了。我知道这话大概是从谁那儿传出去的了。”
付志山赶紧摆手,语气带着提醒:“哎,秋铭,你可别随便猜测!我就是这么顺嘴一说,你就这么随便一听,千万别往心里去,更别对号入座!”他担心陈秋铭年轻气盛,会因此生出不必要的矛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