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七章 东坡斜巷  一叶知秋:龙城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东坡斜巷 (第3/3页)

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这姑娘,真会说话!谢谢你们,在我这店最后一天还能来光顾。”

    陈秋铭和王春雨点了两份招牌过桥米线。老板动作麻利地准备起来,不一会儿,就端着两个硕大的、滚烫的砂锅过来了,配料盘里摆着琳琅满目、切得薄如蝉翼的肉片、鹌鹑蛋、各种蔬菜和米线。

    “两位慢用,小心烫!”老板细心叮嘱。

    陈秋铭小心翼翼地按照传统吃法,先将生肉片放入滚烫的浓汤中烫熟,然后依次加入其他配料和米线。他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一亮,由衷赞道:“老板,您这米线,汤底浓郁醇厚,米线爽滑筋道,味道真是不一般!果然是几十年的老手艺!”

    王春雨也细细品尝着,点头附和:“是啊,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店里这么干净,餐具也跟新的一样。老板,您做生意真是用心。”

    老板站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夸赞,脸上露出了欣慰和自豪的笑容:“开店做生意,尤其是吃食行当,凭的就是良心!食材要新鲜,手艺要到位,环境要干净,这样才能对得起客人,才能赢得大家的口碑!这才是最长久的经营之道啊!”

    王春雨关心地问:“那……老板,您这店不开了,以后打算做什么呢?”

    老板笑了笑,说道:“我儿子早就让我回家养老了,说家里现在也不差我开这点店挣的钱。可是啊,我这人闲不住,总觉得还得自己找点事儿做,干呆着浑身不得劲儿。你看我这身体,还挺硬朗!我寻思着,看看能不能在附近找个地方打更或者看看门房的活儿,也挺好。”

    陈秋铭和王春雨就这样,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美味非常的米线,一边和老板聊着天。老板讲述着巷子过去的繁华和趣事,陈秋铭和王春雨则分享着学校里的见闻。小小的店里,充满了温暖而略带感伤的人情味。

    吃完这顿意义特殊的午餐,陈秋铭和王春雨与和蔼的老板道别,祝愿他以后一切顺利。走出小店,他们按照老板指点的方向,很快来到了龙城大学老校区。

    与新城区的现代化校园相比,老校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锈迹斑斑的校门虚掩着,围墙多有剥落。走进里面,只见一栋栋苏式风格的红砖教学楼和宿舍楼静静矗立,窗户大多破损,爬满了枯萎的藤蔓。宽阔的体育场看台水泥剥落,露出里面的钢筋,操场上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在风中轻轻摇曳。高大的梧桐树依然枝繁叶茂,遮蔽出一条条寂静无人的林荫道,只有鸟鸣和风吹过草丛的声音,更显此地的空旷与荒凉。

    陈秋铭漫步其间,脚步不由自主地放得很轻,仿佛怕惊扰了沉睡在这里的旧梦。他望着那些斑驳的墙壁和空荡的窗口,语气带着深深的感慨说道:“这里……一定也承载了许多人的青春记忆吧。走在这里,我仿佛……还能看到那些年轻的身影,抱着书本,骑着自行车,嬉笑着从这些楼道里、林荫下穿梭而过。”他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力量。

    王春雨也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她环顾四周,轻声应和:“是啊。这里虽然老旧,甚至有些破败,但是看起来……比新校区那些崭新的楼房,似乎更厚重许多。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好像都藏着故事,沉淀着时光。”

    两人在这些承载了无数记忆的废弃建筑间穿行,走过荒芜的操场,抚过斑驳的廊柱,不知不觉间,时间悄然流逝。

    陈秋铭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时针已经指向了下午三点半。他转向王春雨,征询她的意见:“时间不早了,接下来……是回去吗?还是……你想再去哪里走走?”他注意到王春雨脸上那意犹未尽的神情,似乎并不想这么快结束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王春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这就回去吗?我觉得……还很早啊。”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留恋,然后像是给自己找理由般补充道,“反正今天是周五,明天又不用上班。”

    陈秋铭听出了她话语中那份不想就此分别的暗示,心里微微一动。一个念头闪过脑海,他看着她,眼神里带着试探和一丝期待,提议道:“那……不如我们去听音乐会吧?我知道今晚五点,龙城大剧院有一场‘西班牙音乐王子’的钢琴音乐会。据说这位钢琴家的演奏风格热情奔放,很有感染力。我们现在从这边过去,时间正好来得及。”

    “钢琴音乐会?”王春雨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好啊!我有兴趣!我们走吧!”她的反应干脆而欣喜,显然对这个提议非常满意。

    “好,那我们打车过去。”陈秋铭也笑了,为这个临时起意却似乎很合时宜的决定感到高兴。

    两人离开了寂静的老校区,走向主干道打车。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交汇在一起。废弃校园的沧桑与即将响起的琴音,旧日斜巷的告别与此刻并肩同行的默契,构成了一种奇妙而和谐的韵律,为这个漫长的午后,谱写下未完的、充满期待的续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