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潮头立 (第2/3页)
以为然,觉得这个年轻人步子迈得太大、太急了。
主管运输的副局长沉吟片刻,问道:“陈锋同志,你的想法很有魄力。但这些问题牵涉甚广,资金、技术、外部环境都是未知数,你觉得从我们运输处角度,当前能做什么?”
陈锋显然有备而来,从容应答:“局长,我们不做超出权限的事。运输处当前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是‘摸清家底,提出需求’。我们可以组织力量,更精准地预测未来三到五年的客货运量,找出运能瓶颈的具体点和紧张程度,为计划部门的规划和基建部门的改造,提供最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我们可以开始小范围的技术储备和人员培训,比如,是否可以选派少量业务骨干,跟踪学习外国铁路的先进运营管理经验?是否可以与科研单位合作,对某些关键技术进行先期研究?这些工作,不需要太大投入,但能为未来的大发展做好铺垫。”
他这番话,既展现了宏大的视野,又落点于运输处的本职,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副局长听完,缓缓点头:“未雨绸缪,主动作为。这个思路是对的。可以考虑先搞个内部研究小组,把基础工作做起来。”
会议结束后,陈锋的名字再次成为局里热议的焦点。这一次,不再是关于斗争或危机处理,而是关于远见和魄力。一些原本对他升迁速度心存疑虑的老同志,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的脑子里,装的不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带着局里的初步认可,陈锋回到运输处,立刻着手落实。他成立了一个由技术科、计划科骨干组成的“运输发展研究小组”,亲自担任组长,指定那位能力不错、已逐渐向他靠拢的副处长老李具体负责。小组的任务就是啃硬骨头:建立更精准的运量预测模型,分析主要干线能力瓶颈,搜集国内外铁路技术发展动态。
工作推进起来并不容易,缺乏资料,缺乏经验,但陈锋给小组定下的基调是“不怕慢,就怕站;不怕错,就怕不敢想”。他鼓励大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营造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