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章 连通南北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0章 连通南北 (第2/3页)

绍发现,尽管自己提出了火铳的研制,但是更多的匠人,依旧是在鼓捣‘投石炮’、“霹雳炮”这些东西。

    毕竟这些才是即战力,而前方正在打仗。

    在研制火铳的小院内,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爆炸后的味道,地上扔着许多的炸碎的竹筒。

    见到陈绍进来,一群匠人都没有停下手头的活,依然认真地干着。

    负责工院火器局的小官,则起身赶了过来。

    “怎么样?”陈绍随口问道。

    陈绍安排这个任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火器局的小吏点头道:“这些竹筒,总难承受火药爆炸,前不久倒是有人提出,用铜管试试,就是这铜十分贵重稀有,即便是做出来了,也难生产”

    陈绍摆手道:“没关系,先做!做出来之后,再想其他办法替代。”

    他自己不知道火药的比例是多少,但是大概了解此时的火药,配比好像没达到最佳水准。

    于是陈绍走到火药旁,看着一堆堆原料,还有一杆小秤砣,问道:“这都是什么?”

    “回节帅,这是硝、硫和炭,调配在一起,就是火药。”

    陈绍对正在称量的匠人说道:“你们试着修改一下,多试几次,看能不能提升火药的燃速和爆炸时候的威力。”

    有这么一大群专业的人,还有自己的财计支持,应该比自己亲手来鼓捣要快。

    眼看着旁边的炮比火铳要好做,陈绍又说道:“实在不行,先弄出个铜管的炮来也可以。”

    从火器局出来,陈绍又来到隔壁的营造局。

    一排排的农具摆在那里,这些东西,就实用许多。

    基本是生产出来之后,当天就会被取走。

    农,是这个时代的根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具的重要性也不用多说。

    陈绍端详着这些铁耙,大部分都带着一个卡扣,可以安装在木架上,用牛牵引,用于破碎土块。

    打造第二多的就是耧车,这东西有种子箱、耧脚、还有覆土板,可以实现耕地、播种、填土,三个活一起干了。

    如今西北的堡寨内,都开始使用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

    配上一头牛,妇人也能把农活干了。在如今需要征调大量农夫的时候,这农具的重要性,也出奇的高了起来。

    陈绍看的很满意,来的久了之后,他才发现原来在这个时候,中原人已经是精耕细作了,对工具的使用很普遍。

    宋辽夏,在匠作工艺方面,确实是良性竞争,互相偷学、追赶,带来了冶炼和铸造的高速发展。

    到了大清时候,不进反退,更多地方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蛮干。

    没办法,异族统治,他们不敢让民间有太多的铁器。

    毕竟铁耙这东西,你用来搂地它就是农具;你用来搂鞑子,它就是革命武器。

    陈绍在工院待了一会,又马不停蹄,赶往太原府衙。

    太原郊外的田地上宁静繁茂,炊烟在村庄上空寥寥升起。泛黄的田边,几个农人正朝着官道上,瞧着一这群官老爷纵马驰骋。

    陈绍在马背上,对身边的亲信徐进说道:“李唐臣作为河东人,肯定是知道去往应州的道路有多重要,只是那应州流落到契丹手里百十年,这才断绝了交通。”

    徐进点头道:“修到应州也不算晚,将来还要再整饬应州到大同的道路。”

    太原如今作为一个据点,是支持前线的桥头堡,但是这里距离前线其实很远。

    所以辎重队想在太原到应州之间,开辟出一条道路来,这个工程量很大,所以拿不定主意。

    而且最重要的是,应州一定不能丢,否则的话就成了女真南下的捷径了。

    李唐臣拿不定主意,而且也做不了主,所以派人去请陈绍来。

    陈绍到了之后,马上就敲定了此事可行,太原、应州和大同,原本就是一条完整的防线。

    当年大唐时候有古道,不过是年久失修,并不是从头开辟。

    而且应州自己都拿下了,就没打算会丢。

    修了这条路,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世人,自己没有回西北割据的心。

    府衙内,众人看着地图。

    韩世忠拿下大同府之后,因为猝不及防,没有预备他们会攻城,所以完颜宗翰来不及带走或者销毁地图。

    所以定难军有了完整的山川地理图。

    李唐臣和刘继祖确实很了解这里的地貌,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其实到了后期,辽宋之间在河东,贸易是很繁忙的。

    “这一带多山,我们应该尽量沿河谷或山谷行进,节帅你看,这滹沱河支流经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