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再度扩张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62章 再度扩张 (第3/3页)

绍说道:“我们已经鼓动河东籍官员,在朝中为宇文虚中造势,你回去之后,率领兵马南下。不用走的很急,有这个行军的动作即可。”

    汴梁附近,自己的兵马已经够多了,三千骑正好合适,再多了也不好。

    陈绍让曲端南下真正的目的,也不是汴梁。他真正要威慑的,反而是西京洛阳。

    曲端在这里,也只能俯首听命,将陈绍的吩咐默默记在心里。

    李唐臣有些遗憾地说道:“可惜我们离得太远了,要是节帅在汴梁的话,此时就是我们的好机会。”

    陈绍侧了侧身子,乜了他一眼,虽然这里都是自己人,你也不能说的这么直白。

    “我们必须得快些行动了,朝中那些旧党官员,也不全是吃素的,万一被他们抢先把这件事做绝了,咱们也没得插手了。”

    朝廷中他除了有一群河东籍的官员,为他摇旗呐喊之外,还有一条暗线。

    那就是他的半个盟友蔡京。

    从女真南下,赵佶退位内禅那时候起,老谋深算的蔡京,就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了。

    蔡京在宦海沉浮这么多年,斗倒了多少人,他能不知道赵佶内禅之后,自己这些人全都要遭殃?

    他比谁都清楚失败者的下场,眼看着童贯倒了,梁师成也倒了,但是蔡京依然引人忌惮。

    他找的这条后路,就是陈绍,为此他不惜把大儿子送去受罪。

    陈绍也不知道,蔡京到底是怎么想的,会不会完全和自己站在一起。

    自己在外,他在都门的时候,或许还能和自己配合一下。

    如今自己要把手,伸向汴梁了,这位老公相蔡太师,不知道会欢迎,还是会阻止。

    就在陈绍安排曲端南下的时候,蔡京府邸的内书房当中,也坐了不少人。

    蔡京本人不在,他正在卧房内,见一个很重要的人。

    等他们两个谈完,自己这群人接下来要支持那边,才算是有了定数。

    在这个时候,还能进入此间的,自然就是蔡京心腹中的心腹,铁杆的死党。

    宰执天下十几年,门生故吏满朝堂,蔡京和梁师成还不太一样。

    梁师成的心腹,都是用利益捆绑的,蔡京的心腹则是通过师生弟子的传承。

    放在蔡京最为薰灼的时侯,区区一个内书房,纵然宽敞,也绝容不下蔡京的心腹班底。

    自从蔡京不济事了,不少羽翼心寒,纷纷离散而去另觅高枝。

    留下的,反而相当于提纯了一次,都是十分忠心的。

    在蔡京最风光的时候,朝中要紧位置几乎全为蔡京一党掌握。

    所谓的蔡党,打着的旗号自然是承自王安石变法以来的新党。

    经过几代皇帝的支持,新党已然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政治势力。

    蔡京名义上,就是自称承袭了王安石的变法精神,但实际上不能说毫不相干吧,也不能说有多大的联系。

    一手创建了所谓大宋新党的王安石,你别管他的手段如何,是不是太激进,政策是不是合理。

    但是作为士大夫的气节操守,王安石还真没有多少可挑剔的地方。

    他行事宗旨也是要主持推行变法,挽救大宋这沉疴难愈的局面,存亡续绝,以拯时弊。

    而号称继承了王荆公精神的、所谓新党,已然完全变了模样。尤其是蔡京崛起之后,他们全部的行事宗旨,就是依附于君权,自固权位,安享富贵。

    同时全力针对旧党清流之辈,对方赞同的,自己就一定要反对。党派之分,无非就是权位之争,再没有是不是行变法事的什么事情了。

    大宋的旧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旧党的目的,就是牢牢坚持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个原则,君王绝不许侵犯士大夫利益,绝不许有什么举动改变这个格局。

    几代君王均不约而同的重用新党,就是因为新党实在是用以扩张君权的一个好工具。

    大宋的皇帝都想和赵佶一样,拥有绝对的君权,并且一代代为之奋斗。

    什么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要是能有机会将权势尽数收在手中,谁还愿意和别人共天下。

    所以此时留在蔡京身边的这些新党,并非是真的坚持变革的,他们只是为了巩固自家权位富贵的一个团体。

    他们选择了蔡京,相信这个年迈的老人,依然能带着他们继续前进。

    就像以前十几年时间里一直发生的一样,将旧党牢牢踩在脚下。

    他们这十几年,都是依附于绝对的皇权,当今官家登基之后,虽然是重用了旧党那群人。

    但是旧党生下来就是要和皇权争的,官家等上一段时间,自然就明白了。

    他会回来重新器重自己这些人的,还留在蔡京身边的人无不是这么想的。

    可是当今官家,他好像真的很无所谓,没有一点想要从旧党手里把君权拿回来的意思,反而不断地放权给李纲、吴敏。

    本来大家都有些绝望了,但是突然发生的宣德门事变,又让事情有了转机。

    官家终于在意权力了?

    按理说,赵佶才是他们的盟友,正是赵佶一手把新党扶持起来,彻底打压住了旧党。

    但更多的人,还是想要扶持新的官家,因为太上皇实在是可怕。

    蔡京面对他那旷古绝今的挥霍的才华,都感到深深的无力。

    继续让他秉政,大家又得掏空心思去给他弄钱,这个罪受了十几年,大家都累了。

    在赵佶的祸祸下,大宋朝局,不仅运转不灵,而且上下离心,互相猜忌。

    就像是坐在一个火山口上,一旦有什么大的变故,就会立刻分崩离析!

    此时的蔡京,正在房中,和刘光烈密谈。

    得知陈绍要他配合,救出宇文虚中,然后打压赵佶之后。

    蔡京心中没有任何波澜,其实他也是这个主意,但却绝对不会在刘光烈面前表现出来就是了。

    如今的大宋,经不起折腾了,而赵佶上位之后,肯定会折腾。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没有人比蔡京更懂他。

    当今官家重用旧党,那有如何,那时候他身边只有旧党,他不用李纲,难道用王黼么?

    等自己的人也靠近官家之后,他自然会比较、权衡。

    哪有皇帝不爱君权的,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个新党,就是帮皇帝巩固君权的!

    刘光烈把陈绍送来的书信,跟蔡京讲述了一遍,室中安安静静。

    蔡京老眼半闭半睁,好像没听见刘光烈的这番话。

    又过了良久,蔡京才淡淡道:“你家这位表弟既然兵强马壮,威慑汴梁,自去做便是,又复何言?”

    刘光烈笑了笑:“如今朝廷局势如此不稳,无老公相出面,这朝局何时能定?似这般纷乱下去,将来女真再次南下,恐怕比这次更不堪言,太师乃是大宋老臣,难道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蔡京对陈绍,也有些怨言,他听说好大儿在河东经常挨打。

    虽然送去就是挨打的,但是你陈绍意思意思就行了,怎么还打起来没完了。

    他闭目摇首:“我老矣……受上皇深恩,如何做得出对他不利的事来。”

    陈绍派刘光烈在这里,和蔡京联络,最大的好处就是刘三爷懂得不多。

    他是个很简单的人,不会被蔡京带偏了话题,管你怎么说,我根本不过脑子。

    我就给我表弟传话,刘光烈没有一点情绪波动,依然轻轻道:“太师,从女真南下,兵临汴梁之时,太上皇禅位逃避,就已经失却人心了。

    经此之后,敢问公相一句,大宋还能复往日格局么?

    而且大宋的事,天下没有人比太师更了解,内则财计竭蹶,外则军镇势大难制,天下黎庶除汴梁外生计凋敝。

    更不必说还有女真虎视眈眈在北,而大宋除了我们定难军,还有能御敌的么?”

    刘三爷这几句喊得颇有气势,在家中早就练习了几十遍,喊完颇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蔡京双眼一睁,老态尽去,雄辩道:“大宋气数尚有多久,老夫实不敢言。

    可是你那表弟,要是来京,无非是要行篡逆事、权臣生乱!王莽之后,尚有东汉两百年。曹操之后,汉祚犹有数十载。

    八王生乱,晋尚南渡。安史之后,唐祚犹百年!而王莽董卓之辈,又是何下场!”

    他是想警告一下刘光烈和他背后的陈绍,但是刘光烈根本没听懂。

    刘三爷背的台词大部分都说完了,此时完全是真性情发挥,只见他挠了挠头,不满地问道:“我们说自己的事,你扯这些戏文里的人作甚,什么王莽曹操的,都死了那么久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蔡太师这辈子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因为太有文化而吃亏,看着瞪眼不满的刘光烈,蔡京有些绝望。

    陈绍这小王八蛋,派这么个棒槌来和自己谈判,实在是欺人太甚。

    自己虚张声势,要给他个下马威,从而多讨些好处,如此高明的谈判技巧,全然没有了用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