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亿万隧道 (第2/3页)
错,有通有堵,通的应该是就是数学表达的宏观解,也就是能通向宏观世界。堵的,直接是死路,被回卷的量子风暴摧毁,变成微观的一部分。还有一种开放解,科学家们猜测,那应该叫做迷宫解,进去大概率是会迷失在其他不了解的卡拉比丘空间里,永远迷失,直到自我毁灭。
而这些通道,人类科学家认为,没有第三人称视角是看不到的,故而被量子放逐的对象逃出生天的概率近乎于零。
那么现在人类文明的目的就明确了,就是从这亿万道路中分辨出哪条是通向宏观的,哪条是死路,哪条又是通向其他自己不了解的卡拉比丘类型,也就是迷宫。
分辨出它们,然后想办法通过,人类文明便能掌握新的移动方式。说得容易,但真正实现却还有不知多少难题挡在前面。
在经过长时间无数次尝试后,科学家们意识到,人类文明似乎可以通过调整“量子风帆”的各种参数,让物体进入不同的“隧道”,从而实现回到宏观宇宙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得到的实验数据也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见解也随着知识的增加出现变化。
在发现这个现象的数千年后,许多科学家已经不认为“通道”自然存在,而是因为人类自己在以“量子风帆”借助“量子潮汐”移动的时候,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以某种正确的参数触动了某种弦组合,这才有那些所谓“通道”出现。
他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质上是一种拨弦行为。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更多实验数据被掌握,越来越多科学家认同这一观点,并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解释这一现象。
事实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科学家们沿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研究,终于找到那种组合弦。
自此,人类距离掌握新移动方式变得更近了。
但科学家们很快就发现,拨弄弦所出现的“隧道”虽然多,其实是有限的,且理论上这些通道集群对应的是宏观世界的一片范围,这个范围绝对不会超过四光年,也就是以进入微观高维为中心不超过两光年半径。
换个角度讲,人类看到的每一条路径都对应宏观三维空间的一个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