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五蕴共鸣 (第3/3页)
彼此共轭关系。
为了形象的比喻,有些科学家甚至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类比为五行相生克。
这就是弦基计算机最底层代码,计算机运行的时候,人类会输入自己需要计算的信息,然后由五种不同类型弦共振共鸣,产生不同结果,这些结果就是计算机的底层代码。
那么它们是如何传递回宏观世界的呢?
信息当然得传回生活在宏观世界的人类,毕竟人类虽然能用第三人称观测模式“看”到那极微观中的弦振动变化,但总不能安排人一直去盯着瞬息万变的运算核心吧?
况且需要计算的信息也是来自人类在宏观维度的观测。
那么宏微观的信息如何传递呢?
那就要说的弦基计算机的维度递进布局了,计算机核心完成运算之后,弦信号会通过弦对偶方式传递到微观九维,而那里则着四个物理量将来自十维的信息进行转化,它们分别是超光速的正、反磁单极,X、Y玻色子、引力子。
弦振动信息来到微观九维,就转化成膜状时间观下四种物理量的信息,但还不算完,因为人类文明的各种仪器设备都存在于宏观四维时空。
所以信息会继续递进传递,它们会在管状时间这个物理量的参与下,从微观九维传到微观八维,这时候弦振动信号会体现为顶夸克和胶子浆,他们同样是超光速的。
到蜷曲的七维时空,核心五种超弦振动信息就变现为管状时间观下的超光速底夸克和陶子。再递进,就是蜷曲六维中管状时间观下的超光速粲夸克和渺子,到了蜷曲五维就变现为超光速的奇夸克和超高能电子。
可以看到,到这里就出现“电子”了。
电子出现就意味着可以跟各种仪器设备对接了,放置在宏观维度的仪器设备便可以通过力场对其中信息进行读取,然后再如同常规计算机一样,反馈到各种显示屏和输出端。
信号输出如此,信号输入只需反过来便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