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工作交集  尘渊有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一章:工作交集 (第2/3页)



    “开始吧。”他的声音低沉平稳,没有任何起伏,如同AI合成的指令。

    南乔打开笔记本电脑。投影屏幕上瞬间切换出复杂的系统架构图和数据流热力图。“霍总,关于第三轮测试反馈中的核心体验问题,我方确认其根源在于实时渲染引擎的并行处理架构遭遇物理算力瓶颈。”

    激光笔的红点精准地落在“意识扰动信号处理核心”模块上。“当传感器捕捉到高频、非线性意识波动信号时,现有GPU集群的资源调度算法无法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算力资源的动态重分配,导致关键量子态渲染帧序列丢失或延迟。”

    她的语速平稳,逻辑严密。激光笔的红点如同手术刀,在复杂的图表上游走。

    霍尘渊的目光随着红点移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只有镜片后的瞳孔微微收缩,如同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关键帧。

    “针对此瓶颈,”南乔切换屏幕,“我方团队已在算法层面进行了极限优化,包括引入异步处理管道、优化内存访问模式等。预计可将现有延迟降低约15.7%。”

    “15.7%。”霍尘渊重复了一遍。只是客观的复述。

    “是的。这已是现有硬件架构下的理论极限值。”南乔的激光笔红点猛地指向架构图最上方一个被特意标注为灰色、标注着“量子并行加速协处理器(Q-PAC)接口预留”的虚线框!“若想彻底解决体验问题,必须引入贵实验室内部研发的Q-PAC原型机!根据我方技术团队对Q-PAC已公开的有限技术白皮书及性能参数推演,其特有的量子指令集架构和超低延迟内存池,可完美匹配‘深蓝矩阵’对意识扰动信号的实时响应需求!理论延迟降低幅度可达90%以上!”

    她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只剩下中央空调系统极其微弱的送风声。

    霍尘渊的目光从屏幕移开,落在南乔脸上。那目光带上了一种极其细微的、如同评估精密仪器应力极限般的审视。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极其轻微地敲击了一下,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嗒”声。

    “推演依据?”

    南乔迅速切换屏幕,展示出复杂的数据对比图表和数学推演模型。“依据一:Q-PAC公布的量子门操作延迟参数,低于现有GPU通用计算单元三个数量级;依据二……”

    霍尘渊安静地听着。身体微微前倾了极其微小的幅度。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屏幕,直接审视那些公式和数据的底层逻辑。

    南乔汇报完毕。后背的衬衫已被冷汗微微浸湿。

    几秒钟的沉默。

    霍尘渊开口:“算法优化方案,逻辑闭环,数据支撑不足。极限延迟降低15.7%的结论,基于理想化负载模型,未考虑实际环境噪声干扰及传感器信号漂移。结论可信度存疑。”

    南乔的心猛地一沉。

    “Q-PAC接口提案,”他继续道,语气依旧平稳,“技术推演具备前瞻性,关联性论证充分。”他抬起眼,目光再次落在南乔脸上,“但,可行性评估缺失关键环节。”

    他身体微微后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