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我们生活在南京》,于东求计【求订阅!!】 (第1/3页)
曹忠之所以要选择《我们生活在南京》这部电影,
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这部科幻足够硬,
也并非因为这部电影的叙事剧情,格局宏大,令人感动,而是从实际出发综合考量的,
这部电影的特效场面相对较少,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借助实景拍摄,
这部电影的主要特效,需要火箭返回舱坠毁的盛大烟花,还需要核爆情节,以及外星人刀客。
但其实整部电影当中,也就是需要这几个最大的特效投入了。
剩下的比如无线电传输的细微特效,没有任何的技术问题。
而后世末世当中,城市变森林的绿色废土情节,是可以借助实景拍摄实现的。
在森林当中搭建一个简易版的南京城,要比特效省的多。
而且因为《南京》这个名字,还能够大大降低宣发投入,
这对于志在发展国内电影工业的曹忠而言,
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是隐藏在最深处的寓意。
在南京城内收割人命的“刀客”啊,你需要一个采蘑菇的小女孩,亲手为你送上一颗核爆。
那些二鬼子对他的辱骂和污蔑,曹忠看得到。
既然现阶段没办法全部打掉。
那就牵着他们给自己打工!也算是一解心头之恨。
《我们生活在南京》这部电影源于前世起点中文网的一部科幻,是《三体》刘慈欣大力推荐的作品,更是科幻星云奖的获奖作品,绝对属于是一部科幻神作!
其后被路阳等人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两线开花,展示了一场华夏所主导的文明自救的浪漫史诗!
和当年南京的苦难相对比,这部电影则是用南京这个符号,体现出了一种从小民尊严到大国崛起的真实表征。
这部电影像是《你的名字》和《盗梦空间》的融合作品,
却展示出了华夏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东西。
故事源于高三学生白杨继承了父亲一辈对于无线电的喜爱,在搜索无线电频率的时候偶然联系到了来自二十年后的半夏。
白杨处在现实世界,而半夏却来自末日废土,废土中只剩下了她独自一人。
看起来像是一个俗套的少年少女爱情故事,实际却远非如此。
从一开始的交流误解,到相识相知,最后去研究半夏是否真的来自未来。
作品提出了一个最为惊艳的设定,时空胶囊,牵涉到了一个科学设定,时光慢递,
时光慢递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确定信息原则。发件方必须明确知晓快件的时空坐标,包括精确的时间节点和空间位置。
2.双盲或多盲操作原则。运送过程中的参与者不得掌握全部信息,需要将任务拆解给不同执行者。
3.削弱目的性原则。通过增加随机性和降低信息关联度来规避因果律干扰。
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个东西扔在那里,就可以到未来去了。
看起来这件事情很简单,但是怎么能保证,二十年后这个东西还在这里,甚至埋起来之后怎么确定别人不会挖出来,或者自己不可能挖出来,以及二十年后怎么被接收方收到,都是问题。
经历过几次失败之后,白杨终于在高考之前研究成功了方法,放入了氚管和证明身份的东西来验证,
氚管类似于荧光棒,半衰期为12.43年,发光亮度随时间递减,
于是,白杨确认了女主是二十年后的人。
确认之后,白杨告诉了父亲。
父亲找了他们当年的无线电兴趣铁三角三人组,了解了相关事件后,上报并惊动了相关部门。
经过层层上报和审批,国家机器的下场,华夏的集体英雄主义叙事逐渐开来,
为了全人类的未来,逆转未来拯救世界指挥部,在白杨家中成立,
运用国家机器的力量,发射一颗火箭,让火箭飞往4亿公里之外的火星,然后在二十年后返回地球,在NJ市上空,轰轰烈烈的坠毁,从而发射了一颗更大规模的时空胶囊。
这场坠毁的目的,就是给半夏展示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烟花,半夏果然看到了这场坠毁时的烟花,这一刻,是理性和感性的彻底交融。
国家机器也验证了半夏确实生活在了二十年后的南京,
但因为末日发生时候,半夏不知道灾难的发生细节,因为她当时还是个婴儿。她只知道有一种外星刀客——名为大眼珠子,收割了所有人类。
只剩下她一人!
所以国家开始联合全球进行了多种计划,人类开始了历史上最后一次抵抗战役。
第一个,刺猬计划,在近地轨道上布设核武器雷区,用一万两千个核弹,把地球包裹起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对抗外星人的降临,
第二个,人间大炮计划,以进攻为核心,在地球上建设6400座超级激光器,可以毁灭3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