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金飞龙摆渡赚快乐  捡来的总工程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05章 金飞龙摆渡赚快乐 (第1/3页)

    在鹁鸽岭这样的穷乡僻壤,生活总是一成不变似的。(喰种)通往外界的唯一大道是村子后面的马路,也就是鹁鸽岭和村子之间的一条大路,是从度仙坡到二十里外的章水的交通要道。这条路的路面是泥土和碎石,路的两边挖了浅浅的排水沟。路面蜿蜒曲折,翻山越岭,穿田过巷,还要跨过五六条河。

    因为生活非常单调,在这条勉强能行驶车辆的马路上所发生的事往往也能给人们带来一点热闹的气氛。

    小孩子们很喜欢看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要不是种田的,他们还往往会露出羡慕的神情。在鹁鸽岭南约五里远的地方有一所瓦坪中学,学校有一位洪老师,他老婆就是度仙坡小学的郝老师。洪老师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去看郝老师。洪老师可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不仅会写文章,还会背很多诗。他戴眼镜,还戴手表,走起路来很悠闲。妇女们都说他“不会老,总是那么年轻”。确实,比起做农活的人们来,洪老师简直就是天之骄子,生活要多优越有多优越。有时候,洪老师站在路边看大家插秧,也会应大家的要求背诗词,什么唐诗、宋词他都能背出许多来,让大家觉得耳目一新。

    梅斯柏四五岁的时候,还经常看到有一个老者走在路上。看他弓腰驼背,满脸皱褶的样子,怕是过了八十岁了。他不是别人,就是鸳鸯坳的夏三拐,他和他老婆田秋妹无儿无女,有几担水田几块旱地。住的是两间茅屋。因为偏僻。土改时方圆几十里唯有他家没有动。(苗疆道事)也无须动,但成分等级还是定了的——中农。夏三拐常去度仙坡卖草鞋,他也喜欢卖弄学问,而最拿手的是背《三字经》,因此动不动就摇头晃脑地背起来: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

    听到这种古老的声音,干活的人们往往还要报以掌声,而夏三拐也就心满意足地继续去赶集了,背上的草鞋一摇一晃的。好不得意。

    关于鸳鸯坳的夏三拐和田秋妹,有一首逍遥诗:

    两面青山夹碧河,

    一对鸳鸯栖南坡。

    茅棚堪比青砖屋,

    薄田更胜金银坨。(洪荒道巫)

    世事根绝有清净,

    雨雪屏蔽无忧愁。

    虫鸣鸟啼常忆昔,

    耄耋只作少年过。

    如果他们是很有学问的世外高人,则还有一首自在诗:

    无知虽有无知苦,

    有知亦有有知难。

    古有巨匠惹火焰,

    今见泰斗投池塘。

    鱼虾螺蚌戏清水,

    高官名人坐针毡。

    明知富贵黄粱梦。

    何必半夜倚栏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