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刘承祐诛杀权臣 (第2/3页)
后宫开支,虽然远不够凑足军饷,但这样才不会被百姓怨恨。”刘知远称帝后,把李三娘封为皇后,他死以后,三娘之子刘承祐继承了皇位,是为后汉隐帝。
故事当然是编的,如果刘知远与李三娘是原配夫妻,刘承佑应该是长子才是,可他却是刘知远的次子。
却说郭威收复三镇,安抚百姓之后,随即班师回朝。大军一路之上浩浩荡荡,将至开封,只见半路之上有太监带两名护卫飞马传旨。郭威赶忙令三军止住脚步,自率赵晖、郭从义、石守信、李重进、王朴等人甩蹬下马跪听圣旨。太监读旨道:
“皇帝诏曰:大都督郭威平定三镇节度使叛乱,功不可没,朕心甚慰,加封检校太师、侍中,赐玉带一条。钦此。”
郭威领旨谢恩,马背之上草拟奏章一本,让太监上呈皇帝。
刘承祐拆章读来:臣事先帝,见功臣多矣,未尝以玉带赐之。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也,如京城治安总管史弘肇致力维护稳定安宁,三司使王章努力运转财政,枢密使杨邠运筹建画,发兵馈粮,而暴露战斗,在于将士,故臣得以专事征伐。此特汉廷亲近之臣耳,汉诸宗室、天下方镇,外暨荆、浙、湖南,皆未及也。
郭威的奏章把军功大让群臣,隐帝看得郭威奏章喜道:“文仲真乃辅政贤良!”遂传下诏书,将顾命大臣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王章、冯道等皆赐以玉带并晋爵一级,各镇、州、县官员也皆行封赏。正是:
隐帝滥赏遍天下,
却将郭威声望夸。
莫言暴君恩禄广,
滥赏之后有滥杀!
乾祐三年初夏,边报称辽兵入寇,横行河北,免不得召集大臣共商战守。会议结果,是遣枢密使郭威出镇邺都,督率各道备辽。史弘肇固执地要让郭威带走枢密使的官衔,苏逢吉不同意,史弘肇辩解说:“领枢密之职可以便宜行事,能使将士们服从命令。”越日有诏颁出,授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兼枢密使,凡河北兵甲钱谷,见威文书,不得违误。
是夕窦贞固出面设宴为郭威饯行,文武大臣们都来了,史弘肇沉着脸举杯对郭威说:朝廷议事,都是为公,请将军同饮一杯酒。”杨邠和苏逢吉也举起酒杯说:“这都是为了国家大事,何必往心里去!”大家都一饮而尽。弘肇厉声道:安朝廷,定祸乱,须恃长枪大剑,毛锥子(指毛笔,因为笔尖像锥子,所以,俗称为毛锥子)有何用处?王章闻言代为不平,也插嘴道:“没有毛锥子,饷军财赋,从何而出?史公未免欺人太甚!”史弘肇听了无话可说,少顷席散,各怏怏归第。
郭威于次日入朝辞行,伏阙奏请道:“太后随先帝多年,具有经验,陛下春秋方富,有事须禀训乃行,更宜亲近忠直,屏逐奸邪,善善恶恶,最宜明审!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皆先帝旧臣,尽忠殉国,愿陛下推心委任,遇事咨询,当无失败!至若疆场戎事,臣愿竭愚诚,不负驱策,请陛下勿忧!”承祐敛容称谢。待威北去,仍然置诸脑后,不复记忆。那三五朝贵,却暗争日烈,好似有不共戴天之仇。
一日由王章置酒宴集朝贵。酒至半酣,王章倡议为酒令,拍手为节,节误须罚酒一樽。大家都愿遵行,独史弘肇喧嚷道:“我不惯行此手势令,幸毋苦我!”客省使阎晋卿适坐弘肇肩下,便语弘肇道:“史公何妨从众,如不惯此令,可先行练习,事不难为,一学便能了。”说着,即拍手相示,弘肇瞧了数拍,到也有些理会,因此应声遵令。令既举行,你也拍,我也拍。轮到弘肇,偏偏生手易错,不禁忙乱,幸由晋卿从旁指导,才免罚酒。苏逢吉笑道:“身旁有阎姓人,自然无虑罚酒了!”道言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