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齐纨鲁缟,辽以释废(二合一)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04章 齐纨鲁缟,辽以释废(二合一) (第1/3页)

    都亭驿为大周接待外邦使臣之要地。

    专司各国使团的起居饮食、礼仪往来,并且此处临近朝廷中枢,使臣出入皆在禁军的眼皮子底下。

    辽国的使臣通常优先安置于此,西夏使臣次之,在都亭驿西侧。

    至于和使臣谈判一事,则由翰林学士海宁,礼部尚书韩章等朝中重臣负责。

    夜色如墨,文华殿内,依旧灯火通明。

    赵祯端坐于御案前,赭黄色常服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赵晗以及韩章张辅等几位老臣皆在此处。

    众人一致认为,横山地区乃周夏边境要冲之地,务必要借此机会在横山以南,如绥州、银州等地增筑堡砦,削弱西夏的进攻能力。

    至于每年的岁赐,那更是想都别想。

    这些年西夏拿着我朝的银子养兵买马,转过头稍有不顺心意之处来便犯我边境,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他们当真能答应吗?”

    “老臣今日与他们接触时,瞧那使臣的眼神,貌似很不服气的样子。”

    薛溥捋了捋胡须,只觉明日怕是要耗费一番口舌了。

    若是一个不慎谈崩了,动起手来,那可就有的热闹了。

    张辅冷哼一声,赫然起身道:“军中的将士们刚打了胜仗,得了封赏,士气正盛!”

    “若他们不服气,那就再打!”

    “把榷场关了,青白盐禁了,看他们能撑到几时!”

    韩章听到此话,老脸顿时一皱,连连摇头。

    “青盐之禁,利在国而害在民,固边而激敌,以目前情形来看,得不偿失。”

    青白盐是西夏的特产,色泽青白,质地纯净,价廉味甘,深得大周百姓的喜爱。

    甚至已经成为西北边境民间贸易的硬通货,亦是西夏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一旦严禁青白盐入境,西夏便会立刻陷入困境。

    白米、布匹、茶叶等必需品价格飞涨,百姓生计艰难,民间怨声载道,甚至引发动荡。

    但若把西夏逼得太急,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必定会以武力相逼,甚至举国之力。

    毕竟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了。

    赵祯看着张辅激动的样子,温和的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爱卿且先安坐,莫要太过激动。”

    “朕知卿报国心切,若有合适的出战时机,朕必第一个想到卿。”

    张辅闻言,虽仍心有不甘,却也只得拱手道:“臣遵旨。”

    赵晗站在一侧,沉默良久后,目光在众臣脸上缓缓扫过,幽幽开口道:“西夏若还想要茶绢与银钱,咱们大可换个方式!”

    此话一出,众人满脸疑惑的看着他,御座上的赵祯亦是如此。

    “不知诸位可还记得管仲是如何兵不血刃使鲁国屈服?”

    韩章回想一番后,连连点头。

    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比邻而居。

    鲁国以优质丝绸闻名,身为宰相的管仲洞悉经济之道。

    建议齐桓公和大臣们带头穿鲁国的丝绸,并且让齐国的贵族们高价购买丝绸。

    鲁国商贾见有利可图,归国后大肆宣扬,并且引导鲁国全民弃粮种桑,专注丝绸生产,逐渐荒废农业。

    一年后,齐国突然禁运粮食并停止购买丝绸,鲁国因粮食短缺不得不屈服于齐。

    “晗儿你打算如何?”赵祯搓了搓手,迫不及待的问道。

    赵晗微微一笑,“西夏羊马成群,动以万计,盛产羊毛,但羊绒却很少。”

    张辅拧着眉头,满脸疑惑道:“数年前老臣驻守西北边境时,曾听牧民提起过。”

    “羊毛多取自绵羊身上,而羊绒则出自山羊,山羊肉质虽好,但产绒却极是难得。”

    “他们大都食其肉奶,至于皮毛,不过是制成些粗毡毛毯。”

    “偶尔能得些细软绒毛,也都当作稀罕物收着,待到商队来时换些盐铁。”

    赵晗负手而立,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中原自古以农桑立国,丝绸才是我华夏正统,彰显身份的物件。

    因此羊毛制品在大周并不盛行,而且对于南方富商们来说,羊毛闷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