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章 宣沈氏进京,我要见华儿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15章 宣沈氏进京,我要见华儿 (第1/3页)

    韩章抱拳出列,声音铿锵有力。

    “侬贼猖獗至此,臣请官家即刻发兵征讨,以正国法纲常!”

    “臣附议!”

    “臣附议!”

    “……”

    赵祯眉头紧锁,震怒之下,手中的奏折早已被他攥得变形。

    心中不断权衡着平叛人选,反贼的首领为侬氏父子,侬全福与侬智高。

    侬全福原是傥犹州知州,因向朝廷示好受阻,转而投靠交趾国。

    如今羽翼渐丰,便占据山头自立为帝,与朝廷为敌。

    张辅按捺不住,当即出列拱手道:“官家,老臣愿领兵平叛!”

    “英国公乃国之柱石,杀鸡焉用牛刀。”

    “如今叛军主力尚在西南傥犹州,禹州那支不过是有备而来的小股流寇,现下也已逃窜回去。”赵晗适时开口,声音沉稳。

    他清楚记得,原本侬贼趁着兖邕二王宫变,朝局动荡,趁虚而入,不出三月便攻下贵洵等地。

    可眼下朝局安稳,禁军士气犹在,这些反贼们根本折腾不出什么浪花。

    “殿下的意思是?”张辅扭头看他。

    赵晗上前一步,拱手道:“依儿臣看,不若给朝中年轻将领们一些历练之机。”

    “骁骑营指挥使裴虎善奇袭,忠敬侯二郎郑骁精骑射,此外,儿臣还想举荐宁远侯之子顾廷烨,此人不仅骑射了得,更深谙兵法韬略。”

    “这三人足以领兵平叛!”

    “殿下,裴虎、郑骁二人老臣觉得尚可。

    “只是这顾廷烨,一个口出狂言,走马章台的纨绔子,他领兵怕是有些不妥吧。”

    韩章语气中满是质疑,他为杨无端叫屈一事不少朝臣都有所耳闻。

    赵祯凝眸看向赵晗。

    那日内侍从顾家归来复命,他便暗中吩咐张茂则找来顾廷烨会试的答卷。

    细细品阅完后,只觉此子字里行间很有范文正公的风骨。

    更难得的是此子竟在文中直言要效仿范文正公,承其志,继其业。

    这般抱负,在年轻一辈中实属罕见,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不免觉得自己一时震怒下,对顾廷烨的惩处确实过于严苛了。

    可如今圣旨已下,君无戏言,即便心有悔意,也只能暗自藏于心底。

    赵晗拱手道:“顾廷烨的那句狂言,不过是七八年前在家中书房练字时偶然脱口而出,时隔多年,他自己都快要记不清了。”

    “至于纨绔浪荡的名声,儿臣只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其中的缘由曲折,恐怕只有顾家自己才最清楚。”

    “哦?”赵祯眉梢一挑,眼下闪过一抹意味深长。

    几名朝臣亦是不约而同的交换了一个若有所思的眼神。

    汴京城内谁家后宅没几件腌臜事情,庶出嫡出之争,妻妾们明争暗斗,家业继承。

    不过是各家的口风严实,没闹到外头罢了。

    像宁远侯府这种,三个儿子皆是嫡出,偏又是三个不同的生母。

    略微想想,便能知晓他家后宅有多复杂。

    尤其那顾廷烨的生母还是扬州商贾人家的姑娘……

    赵晗的目光在他们身上轻轻扫过,事关顾家的家事,他不宜多言。

    毕竟为杨无端鸣不平的话,确实是顾廷烨亲口所言,这一点无可辩驳。

    至于小秦氏对顾廷烨的捧杀,表面上不过是继母对继子过分的溺爱罢了。

    在外人看来,反而是小秦氏慈母心肠,贤良淑德的明证。

    因此,有些话,点到即止反而更妙。

    让这些老谋深算的朝臣们自行揣测,还能引发更多的联想。

    赵祯眸光微动,缓缓站起身,沉声道:“也罢。”

    “既然你如此器重这顾廷烨,朕便如你所言。”

    “传旨,着裴虎为广南西路宣抚使,总领广南军政,协调平叛!”

    “郑骁为安抚使,率官军讨伐叛贼。”

    “至于顾廷烨,且先让他跟在郑骁麾下效力,若立下军功,待回京之日,朕自有封赏。”

    “务必将这群逆贼的首级,挂在禹州城楼上示众!”

    沉吟片刻,他又补充了一句:“另,宣赵宗全遗孀沈氏即刻进京,禹州出这等事情,理应对其加以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