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墨兰认清现实,赵盼儿脱籍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42章 墨兰认清现实,赵盼儿脱籍 (第2/3页)

的话……”

    墨兰鼻头一酸,自顾自的念叨着,她对柳氏一直颇为不满。

    柳氏嫁入盛家后,多少还是从下人口中听到点风声,盛长枫对她也并未隐瞒什么。

    同样身为庶子,柳哥儿现在有卫家撑腰,自不可与往日相提并论。

    而盛长枫,生母犯官出身,毫无家世人脉可言,又被整个整个盛家所唾弃。

    墨兰亦是如此,在伯爵府至今都不曾诞下嫡子。

    她清楚自己若想与长枫在盛家立足,务必要疏离墨兰,至少得让老太太和王若弗看在眼里。

    贡院内。

    盛长枫、齐衡等人寻到号舍安置好后,伴随着一道锣鼓声,考官开始放题。

    第一道依旧是经义题:论《春秋·公羊传》:王者无外。

    齐衡端坐在案前,口中念念有词,打好腹稿后,埋头奋笔疾书。

    在申阁老的费心指点下,他的文章已经抛开往日浮华的辞藻,愈发沉稳严谨。

    顾千帆神色从容的提笔蘸墨,苍劲有力的一行小字跃然纸上。

    他自幼跟随顾申言读书习字,同时还跟随名义上的父亲,实则舅舅的顾明敬习武。

    第二道题为诗赋,此为盛长枫的拿手之处。

    这一两年的时日他虽闭门不出,但嘉枫公子的美名依旧在汴京一众喜好吟风弄月的学子中广为流传。

    第三道策论:问,如何措置新复西夏之地,使其民永为周臣,而粮饷不为边患?

    众举子看到此题,当即埋头思索起来。

    这种时务题题若能答的切中要害,条理分明,得到官家的青眼,仕途的起点必定要比旁人高出一截。

    一时间,贡院内烛火跳动,偶有考卷翻动的沙沙声。

    ——

    与此同时,杭州乐营的一间厢房内。

    去年刚过及笄之年的赵盼儿,一身素净细麻衣裙,脸上粉黛未施。

    还故意低垂着眉眼,那张原本清俊脱俗的脸,透出几分木讷与黯淡。

    “盼儿,这是脱籍文书,你收好。”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诏令中还允许部分官奴脱籍放良。”

    “我有个族侄名为徐平远,此次西征立下大功,得官家赏识,授了官职。”

    “借着他的势,我求到杭州太守跟前,软磨硬泡多日,才为你拿到这份放良书。”

    话音落下,徐邑从袖中掏出一卷文书,递到赵盼儿的身前。

    此人出身金陵勇毅侯府旁支,原是赵盼儿父亲赵谦的旧部。

    现下已年过半百,在家中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赵盼儿低头看着文书,眸光轻动,脸上满是惊讶。

    片刻后,她颤抖双手接过文书,跪地道:“多谢徐伯伯,盼儿感激不尽……”

    “快起来,当年若非你父亲舍命相救,只怕我这条命早就丢在战场上了。”

    徐邑仰天长叹一口气,心中感慨不已。

    七年前,赵谦遭御史弹劾获罪抄家,男丁流放,女眷充作官奴。

    徐邑念着往日的情分,几番打听之下得知赵谦的女儿被发配到杭州乐营。

    但一直苦于没有门路为她脱籍。

    身在贱籍,想要脱籍成为良民,难于上青天。

    除有朝中高官相助之外,就是官家特赦,否则世世代代都是贱籍。

    好在今年官家下旨大赦天下,否则太守还不一定会卖他这个面子。

    “盼儿,你今后可愿随我去金陵?”

    “我托人给你寻个好人家如何?将来也能安稳度日。”徐邑沉声问道。

    赵盼儿眼睫微微颤动,心中权衡一番后,摇了摇头。

    “多谢徐伯伯好意,盼儿身在乐营多年,哪有清白人家的男子肯真心娶我。”

    “即便有不嫌弃的,将来进了门,婆母妯娌的闲话,街坊邻里的指点,多半也不会少。”

    “到时候非但盼儿过的不安稳,反倒要连累了人家,也辜负了伯伯的一片心意。”

    “这些年我省吃俭用,攒下些银子,也会些点茶的手艺,到哪都能谋个生计。”

    在乐营中她一直听从母亲的话,装作很笨,什么都学不会。

    嬷嬷们嫌她舞技太差,歌也唱不好,就让她去学习账房管事,端茶送水这些琐碎事情,加上刻意隐藏相貌,至今仍是清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