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缩减荫补,明兰亲自下厨 (第2/3页)
这时,王安石朗声道:“官家,张大人此言,臣倒可作证。”
“只是朝中有些同僚,仗着祖辈功勋或自身官职,几年下来荫补的子孙就不下数十人。”
“这些人中,有终日流连秦楼楚馆,不问公务的,更有甚者,连衙门大门朝哪边开都不知!”
“官家忧心国库空虚,恕臣直言,这些荫官便是趴在国库上的蛀虫!”
“不耕不织,不必寒窗苦读,凭一句祖荫便能占着官职,领着朝廷的俸禄,整日养尊处优!”
“长此以往,户部如何能不亏空?”
此话一出,不少朝臣心中快速的盘算着。
“王大人此言差矣!”
一道有力的声音在殿内响起,紧接着,一名位于中游的官员挺直脊背,持笏出列。
“这荫补规制,乃祖宗之法,用于抚恤功臣。”
“难道王大人是觉得,祖宗之法有误”?”
“还是说,要将我等寒窗苦读,为国操劳半生,仅求子孙能得一丝庇佑的念想,都一并革除不成?”
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瞬间让殿内几名头发花白的老臣暗自点头。
王安石冷哼一声,猛一甩袖:“若真是一丝庇佑的确不该革除。”
“可先帝仁厚,荫补人数年年增多,与祖宗抚恤功臣的本意早已背道而驰。”
“祖宗之法不可变!”
“休要拿此话来压人!”
“……”
就在几名大臣争论的面红耳赤时,赵晗适时开口道:“王大人说的有的有理。”
“此等积弊不除,国库永无充盈之日。”
韩章拱手出列,高声道:“臣附议!”
“臣自请牵头,联合户部、吏部与礼部,详查近十年来荫补官员的名册实绩,拟定新规。”
时任五品库部司郎中的梁晖拱手道:“臣也认为该缩减荫补官员。”
“这些人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拿什么祖宗之法当挡箭牌。”
他虽出身永昌伯爵府,但却是凭借军功获得的官职。
这会儿吴大娘子正求到她娘家那边,想为家中二郎谋取荫官。
若官家真对荫补一事动手,她那点盘算多半是要落空了!
申时其持笏出列,挺直脊背,眸光不着痕迹的环顾在周遭同僚身上。
“官家,臣愿以身作则,自请放弃家中一应荫补名额,为朝堂革除弊政略尽绵薄之力!”
话音刚落,不少大臣心中暗骂,他家三个儿子个个凭本事立足,根本就用不上荫补名额。
女婿出身国公府,亦是凭借科举入朝为官,堪为世家子弟中的楷模。
这会儿跳出来自请放弃,既讨好了官家,又博了个公正无私的名声,真是便宜占尽。
盛纮眼珠子滴溜一转,紧跟着开口,“禀官家,臣虽有幼子尚在蒙学,却也不愿凭此特权让他贪图安逸。”
“臣愿同申大人一般,自请放弃家中荫补名额。”
连当朝国丈都开口了,周遭几名素来注重名声文官清流们相视一眼,紧跟着开口附议。
赵晗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沉声道:“此乃朝廷要事,若有胆敢横加阻拦,胡乱生事者,休要怪朕不顾情面。”
“皇城司抄家清算,亦不失为填补国库的一条捷径。”
嘶——
几名朝臣心头一紧,小心翼翼用余光看向赵晗。
“连皇城司抄家都搬出来了,可见官家是铁了心要对荫补一事动手了。”
“嘘,慎言,如今这位官家可不似先帝那般好说话,咱们今后都得小心着些。”
“唉!”
“……”
“今日议事已毕,诸位爱卿若还有其他要事,可即刻启奏。”
说罢,赵晗眸光在殿内环顾一圈。
见无人开口,留下退朝二字后,在朝臣们行礼声中,径直从此处离开。
——
待到天色将晚,文华殿内。
赵晗手持朱笔,正一份份翻阅从各地呈上来的奏疏。
不多时,他手持一份从江宁而来的奏疏,眉头紧锁,
海家长子海彦平月前已请旨回江宁侍疾,这会儿出现奏疏,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赵晗眸光轻扫,神色越发凝重。
一旁庆云见状,忙小心翼翼的奉上一盏热茶。
“官家,您已经看了半个时辰了,不如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