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教导总队 (第1/3页)
银白色的小飞球无声地滑行在云层之上,林毅闭目凝神,一边吸收着源能结晶恢复消耗,一边在脑海中梳理着刚刚结束的会议。
“‘功勋兑换平台’的构想能这么快找到技术支点,确实是意外之喜。”林毅心中暗忖。
这类基于贡献量化的激励系统,在前世考核末期乃至更广阔的星海中,都是各大势力管理内部、调动成员积极性的常见手段,可谓是大势所趋。
他原本只是打算先提出概念,在高层心中埋下种子,待条件成熟时再推动,没想到军方运气不错,竟然从绿色水晶中开出了“源慧1型”这种稀有的智能生命。
虽然只是最低阶的智能生命,但其强大的计算和逻辑处理能力,处理平台运行绰绰有余。
“等平台搭建起来,东锋军校和源武军便率先接入。”林毅规划着,“这样,未来派驻到海外分校的教员,他们的贡献度考核、资源兑换都会更加清晰、公平,有利于稳定军心,也能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想到海外分校,林毅的思绪又转向了人才问题。
“派驻出去的教员,责任重大,必须优中选优。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能传授源能知识和战斗技巧,更要有强大的个人实力和临机决断能力,能在复杂陌生的环境中独当一面,甚至应对突发危机。”
想到这里,林毅不禁微微摇头,“目前留校的这些专职教学型教员,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普遍侧重于理论和新兵引导,个人实战能力和应变经验未必足够承担海外重任。”
在他看来,目前阶段,理想的分校负责人,至少需要达到星尘级,这样才拥有足够的威望和实力镇住场面。
然后再辅以数名源能度200点圆满、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员作为骨干。
但眼下,星尘级还是太稀缺了
柳元等近十人突破星尘级,只是一个开始。
面对未来更凶猛的小型甚至中型巢穴渊潮,人类需要更多的高端战力。
林毅觉得,一年多后的第二次渊潮,必须像这次一样,甚至要比这次更加从容地应对。
“看来,原定的培养计划需要提前了”林毅下定决心,“是时候集中资源,催化一批中坚力量出来了。”
很快,小飞球平稳降落在东锋军校起降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