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省钱,中间商差价 (第3/3页)
秤,旁边放个小本子,专门记每天的收购量和价格,药农送药材时自己也能看,心里透亮。
没过几天,药农们就开始往药厂送药材。第一个来的是李爷爷,背着满满一竹篓金银花,全是一级品,金黄的花瓣在太阳下闪着光。小张按收购标准仔细检查一遍:“李爷爷,您这都是一级品,1.2元/斤,一共 50斤,60元。”
李爷爷接过钱数了又数,脸上笑开了花:“以前卖给中间商,50斤才 60元,现在还是 50斤,能多赚 15元,够给孙子买两本作业本了。”
其他药农也陆续来送药材,收购点每天都热闹。有个药农送了 100斤一级金银花,拿到 120元,高兴地说:“苏同志,以后再也不用看中间商脸色了,这钱赚得踏实!”
陆宇轩每天都去收购点帮忙记账,把收购量、价格记在账本上,还跟药农聊收成、问困难。有次他见个药农的金银花里掺了少量叶子,小声说:“王爷爷,您这金银花里有点叶子,挑出来就是一级品,能多卖 2毛钱一斤。”
王爷爷不好意思地笑:“哎呀,年纪大了眼神不好,没挑干净。我这就回去挑,挑干净再送过来。”
陆宇轩说:“没关系,您慢慢来,我们等您。以后要是挑不动,我们还能派人去帮您。”
王爷爷听了心里暖,回去不仅挑干净金银花,还把家里其他药材也整理一遍,再也没掺过假。
随着直供模式推进,药厂原材料成本降了不少。每斤金银花省 3毛钱,每月 1000斤就省 300元,一年下来 3600元,可不是小数目。苏瑶把省下来的钱,一部分用来改善设备,一部分给员工涨工资,大家积极性更高了。
有次陆战野回来,听说直供的事,笑着说:“宇轩这孩子,还真有做生意的天赋,以后能帮你不少忙。”
苏瑶点头:“是啊,这孩子心思细,又会算账,有他帮忙我轻松多了。”
陆宇轩听见这话,不好意思地笑:“娘,我就是想帮你多省点钱,让药厂越来越好,大家都能过好日子。”
苏瑶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药厂能有今天,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有陆战野的理解,有孩子们的帮忙,还有乡亲们的信任。只要大家齐心,药厂肯定能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日子也能越来越红火。
傍晚夕阳西下,药厂收购点还亮着灯。几个药农忙着送药材,小张在旁边称重记账,陆宇轩在旁边搭手,偶尔给药农递杯水。苏瑶站在门口看着这场景,心里踏实得很。直供不仅帮药厂省了钱,还跟乡亲们走得更近,心也齐了。这份齐心,比啥都金贵,是她在这儿最靠谱的依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