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竹下俊的特战队,紫金山攻防战开始(9.24加更) (第3/3页)
丝冷峻的弧度:“等。等到紫金山方向传来捷报,等到守军阵脚大乱,才是我们出手的最佳时机。”
他要的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致命一击。
他要在这里,等他那位在汉斯军事学院相识相惜、却又因国仇家恨而注定要兵戎相见的“老朋友”——周卫国。
12月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尘土和碎片。
竹下俊裹紧了破旧的棉袄,将身体缩了缩,目光依旧坚定地望着那座古老的城门。
等待,是猎手最基本的素养。
然而,竹下俊却不知道,他和他这支精锐的特战中队,将要在这寒冷、肮脏的难民棚户区里,等待远比预期更久的时间。
金陵攻防战的残酷与胶着,远超他的想象。
-----
就在中山门外暗流涌动之际,金陵城东的紫金山一线,一场规模空前、决定战局走向的炮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紫金山主峰及周边几个制高点上,精心部署的40多门超过100mm口径的重炮,构成了整个金陵防线的火力脊梁。
这些火炮并非盲目射击。
战前,方默从系统中抽到的炮兵官兵们就采用了一种相对先进的战术——地图网格法。
他们将紫金山炮火有效射程内的整个区域,按照经纬度或显著地标,精细地划分成了无数个边长数百米的方格,并为每个方格编上了唯一的代号。
这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张巨大的棋盘。
更重要的是,由于方默系统提供的弹药十分充足,炮兵们得以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试射。
他们对着一些重点的,鬼子可能经过或占领的方格进行了校准射击,精确记录下不同方格所需的高低角、方向角、装药量等射击诸元。
所有这些数据,都被整理成详细的射表,分发到各个炮位。
因此,当空中侦察机或地面的侦察兵发现鬼子大部队在某一个方格内集结、停留或构筑工事时,只需通过无线电将方格代号传回炮兵指挥部。
指挥部的军官立刻查阅射表,将对应的射击参数下达给相应的炮群。
几分钟后,炮弹就会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落入目标方格,给予鬼子毁灭性打击。
这种“隔山打牛”式的炮击,效率极高,对鬼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和人员伤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