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电池 (第1/3页)
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
沈墨没有按下任何播放键,而是将那盘名为LQT7的录音带轻轻放在解剖台冰冷的金属残骸上。
这里曾经是他剖析死亡的地方,而现在,它成了承载一个未知真相的祭台。
他从随身工具包里取出一只钢笔大小的微型测电器,小心翼翼地将探针触碰在磁带裸露的金属触点两端。
屏幕上亮起一道微弱的读数,电流极其微小,却稳定存在。
沈墨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不是现代电池耗尽前的电量特征,更像是某种古老的储能模式——早期生物电容,依靠人体体温或是环境中的湿气进行极其缓慢的被动充电。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形成:这盘录音带的设计初衷,或许就是为了限制播放。
每一次驱动磁头读取,都是一次不可逆的能量消耗。
他收起测电器,转而拿出一件更古老的东西——一只巴掌大的晶体管收音机,外壳是暗沉的胶木材质,边角已被岁月磨得圆润。
这是父亲的遗物,一台无需外部电源,仅靠天线感应空间中无处不在的微波辐射来驱动内部电路的奇特造物。
他深吸一口气,将录音带小心翼翼地装入收音机的播放仓,卡榫发出的轻微“咔哒”声在死寂的地下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但他没有立刻接通播放开关,而是从工具包里拈出一颗浸透了福尔马林的棉球,仔细擦拭着裸露的磁头。
这并非标准的清洁程序,而是他从一本法医笔记中学到的偏方,用以去除可能附着在金属表面的、用于吸附和破坏信息的微观粒子层。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苏晚萤的身影如幽灵般滑入市图书馆的地下室禁书区。
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防腐药剂混合的独特气味。
她没有使用任何照明设备,仅凭着对建筑结构的惊人记忆,精准地在迷宫般的书架间穿行。
她的目标明确,很快,指尖便触碰到一本厚重的硬皮书——《20世纪80年代语音工程保密条例》。
她将书抽出,借着安全出口指示牌透进来的微弱绿光,迅速翻到书末的附录B。
一行不起眼的标题映入眼帘:“关于‘静默归档’规程的补充说明”。
条例内容简单而冷酷:所有涉及意识同步的实验性录音制品,必须在播放满三次后强制进行高压放电销毁。
理由是,这类记录介质并非单纯存储声音,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记录瞬间的“意识残响”,若播放超过三次,将有极高概率触发不可控的“记忆溢出”现象,对播放设备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三次。
苏晚萤心中一凛。
她立刻从口袋里取出一支笔芯极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