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第3/3页)
“你说。”黄秀莲和素心棠跟着拉了把小凳子坐下,三人成品字形围坐在了一起。
“心棠要写个论文。”
“?”黄秀莲诧异的看向了素心棠,写论文?你不是没读书吗?
“说是论文也不准确,咱中国古代不是有五大农书吗,什么《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之类的。”
“棠棠是要写一本类似的?”黄秀莲倒是反应很快。
“对,不过体量不用那么大,也不必写什么作物要怎么育种,因为写了没用,农业还是要结合当地的情况来看。
咱们要写的是指导思想、是概论。就假设咱们处于一个古代,那如何利用现代农业思维,去进行粮食的增产,我这么说您理解吗?”
黄秀莲没有回复,而是默不作声的思索了一会。
然后她抬头道:“农业发展其实是系统性工程,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咱们从系统的四个大要素进行阐述并举例?”
这下,轮到孟白听不懂了。
不过他没有表露出来,而是示意黄秀莲继续说下去。
黄秀莲倒也没卖关子,掰着指头道:“我说的四大要素其实很简单,政策、基建、技术、风控。
先说政策,政策是一切的基础,因为有了官方政策的导向,所以才能推动基建、技术以及风控的发展。
再说基建,最常见的就两个,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水利设施,这个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在做;
第三个,技术,这个很好理解。无论是农具技术、种子技术、种植技术、化肥技术、储备技术都是技术嘛;
最后说风控,怎么应对蝗灾、旱灾、水灾等等天灾,甚至包括粮食的储备安全都叫风控。”
说到这里,黄秀莲顿了顿,不太确定的问道:“咱们是不是要写这个?然后结合一些古代的、现代的,不同耕种条件的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听到她的问题。
原本前倾着坐着的孟白和素心棠,动作无比默契的往椅子后面一靠。
说实话,此时的孟白其实对于这个《真经》该怎么写,是有点虚不落地的。
素心棠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没概念。
可现在被黄秀莲这么短短的讲了几段,好家伙,那个思路似乎一下子就清晰了。
瞧瞧,什么叫专业?
这就叫专业。
要不人家是老师呢?
想到这里,孟白正准备说一句“我们就是要写这个”呢。
却见有人推门进了院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