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上的硝烟 (第2/3页)
任的脸色微微变了变,笑容变得有些勉强:“那是,那是……评审会是必要的,必要的。我这也是提个醒,提醒嘛……小苏同志不要有思想包袱。”
会议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中结束。
散会后,苏念雪收拾东西,心情有些复杂。她没想到陆远征会直接出面替她说话,虽然解了围,但也可能让她和钱主任的关系变得更僵。
陆远征走过她桌边,脚步未停,只留下一句低语:“论证材料准备得再充分些,尤其是工艺实现部分。下周三,评审会。”
苏念雪抬起头,只看到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口。
她握紧了拳头。评审会!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她必须赢得大多数专家的认可。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雪几乎长在了办公室和资料室。她不仅进一步完善理论论证,还开始疯狂恶补这个时代的加工工艺、材料性能。她去找了厂里那位传说中的八级工周师傅,虚心请教以现在的铣床、锉刀、手工研磨,能否实现她设计的复杂曲面。
周师傅是个话不多、满手老茧的老师傅,他拿着苏念雪的图纸,眯着眼看了半晌,又用手指在虚空中比划了几下,最后瓮声瓮气地说:“有点难,但能试试。就是费工夫,费刀。”
这就够了!
苏念雪大喜过望,赶紧记下周师傅提到的几个工艺要点和可能遇到的难点,回去后又对图纸进行了细微调整,使其更贴合当下的制造水平。
评审会前一天晚上,她加班到深夜,将最终的材料整理装订好。办公室里只剩她一个人,台灯的光晕照亮着她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眼睛。
窗外月色如水,一片静谧。
她知道,明天的评审会,将是一场硬仗。她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质疑,可能还要面对像钱主任那样的人为设置的障碍。
但她没有丝毫退缩。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也是她唯一想走的路。
她锁好办公室的门,走下空无一人的楼梯。清冷的月光照在走廊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就在她快要走出办公楼时,发现大门外的石阶上,坐着一个人。月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背影和利落的短发轮廓。
是陆远征。他手里似乎拿着个饭盒。
听到脚步声,他回过头,站起身:“看你灯还亮着。食堂给你留了份宵夜,包子,可能有点凉了。”
他将那个铝制饭盒递过来。
苏念雪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冰凉的夜风中,那饭盒似乎还残留着一丝余温。
“……谢谢陆参谋。”她接过饭盒,指尖碰到冰冷的金属,心里却莫名一暖。
“材料都准备好了?”他问,语气一如既往的平淡。“准备好了。”“嗯。”陆远征点点头,“明天照实汇报就好。专家们的提问,知道就答,不知道就直言,不必强辩。”
“我明白。”“回去吧,早点休息。”他说完,便转身大步离开,身影很快融入月色之中。
苏念雪抱着那盒凉了的包子,站在寂静的院子里,看着他的背影消失,良久,才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饭盒。
这位冷面参谋,似乎并不像他表面看起来那么不近人情。
明天的评审会,她必须赢。
苏念雪拿着那盒凉透的包子回到宿舍,心情却不像夜风那般冷。包子是白菜粉条馅的,面皮有些硬,但她小口小口吃得格外认真。胃里有了食物,连带着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了些许。
躺在床上,她脑海里一遍遍过着明天评审会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推敲着每一个回答的角度和措辞,直到后半夜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技术革新办公室那间最大的会议室里,气氛严肃。
长条会议桌旁坐了好几位生面孔,都是来自市里相关厂矿和研究所的资深工程师,头发花白的占了大半。李上校也坐在主位,神情肃穆。钱主任忙前忙后地倒水递烟,脸上堆着笑,眼神却不时瞟向坐在末位的苏念雪,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陆远征坐在靠墙的记录席上,面前摊开笔记本,一如既往的面无表情。
苏念雪深吸一口气,将精心准备的材料分发给各位专家,然后走到挂起的图纸前,开始陈述她的设计方案。
她的声音起初略带一丝紧张,但很快便稳定下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问题发现、理论依据、参数优化到工艺实现的可行性,她讲得深入浅出,既有扎实的数据支撑,也充分考虑了眼下的生产条件。
专家们起初大多抱着审视甚至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看到主讲人如此年轻。但随着讲解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身体前倾,戴上老花镜仔细翻阅她那份厚实的论证报告,不时交头接耳,低声讨论几句。
“……因此,采用这种改进后的翼型,在额定工况下,效率预计能提升百分之五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