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与星光 (第2/3页)
间应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他直接抽走那沓资料,放到旁边一堆待归档的文件顶上:“我会和钱主任沟通。你集中精力完成齿轮生产线的优化方案,下周一我要初稿。”
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苏念雪愣了一下,心中积压的郁气瞬间消散大半,涌起一股感激和暖意:“是!陆参谋!”
“嗯。”陆远征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刻离开。他看着她桌上铺开的齿轮生产线图纸,上面已经密密麻麻标注了许多修改意见和计算数据。
“进行到哪一步了?”他问。
苏念雪立刻打起精神,将思路和遇到的问题简要汇报了一遍。
陆远征听得认真,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两人又像之前许多个夜晚一样,就着图纸和技术难题讨论起来。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两人低沉的交谈声。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等到一个技术节点暂时讨论清楚,陆远征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已经快十点了。
“今天就到这里。”他说道,语气不容置疑,“收拾一下,回去休息。”
“我还差一点就算完了……”苏念雪还想坚持。
“效率比耗时更重要。”陆远征打断她,“明天再继续。”
他说完,并不离开,似乎是要看着她收拾东西。
苏念雪无奈,只好乖乖地整理好图纸资料,锁进抽屉,拿起饭盒和水杯。
陆远征这才转身,和她一起走出办公室。走廊里灯光昏暗,寂静无声,只有两人一轻一重的脚步声。
走到楼梯口,苏念雪低声道:“陆参谋,今天……谢谢您。”
陆远征脚步未停,只是淡淡回了句:“做好你该做的事就行。”
下了楼,走到分别的路口,陆远征忽然停下脚步,像是想起了什么,从军装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她。
“路过服务社,看到的。”
苏念雪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几颗水果硬糖,用透明的玻璃纸包着,在昏暗的光线下折射出微弱的光彩。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很稀罕的零嘴。
她愕然抬头。
陆远征却已经迈开步子,朝干部宿舍楼的方向走去,背影很快融入夜色,只留下一句随风飘来的、几乎听不清的话。
“……奖励。”
苏念雪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几颗冰凉却仿佛带着温度的水果糖,看着那人影消失的方向,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又酸又软,一种陌生的、酥麻的感觉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梢,带着初夏夜晚特有的、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远处传来隐约的虫鸣。
她剥开一颗糖放进嘴里,一股强烈而纯粹的甜味瞬间在舌尖炸开,弥漫至整个口腔,甚至冲上了眼眶,让她鼻尖微微发酸。
她慢慢地走回宿舍楼,脚步轻快。嘴里的糖块棱角分明,慢慢融化,甜得近乎灼人。
第二天,钱主任果然没再提农用水泵总结报告的事。见到苏念雪时,笑容依旧,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谨慎和疏离。
苏念乐得清静,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齿轮生产线的优化中。这个项目涉及机械、传动、甚至初步的自动化控制,难度比水轮机更大,但她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她和陆远征的工作交集越来越多。他交给她的任务越来越核心,讨论技术问题时,也越发将她视为平等的、可以激烈辩论的对象。有时为了一个技术参数的取值,两人能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往往需要查证大量资料或者引入第三方计算才能确定。
在这种纯粹的、基于技术和逻辑的碰撞中,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和欣赏悄然生长。
苏念雪发现,陆远征虽然性格冷硬,言辞简洁,但在技术上有一种惊人的敏锐和严谨。他从不以权压人,只认数据和逻辑。而陆远征也越发欣赏苏念雪那种跳出时代局限的思维角度、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不怕吃苦、追求极致的劲头。
除了工作,偶尔也会有极短暂的、超出工作范围的瞬间。
比如,她熬夜后第二天精神不济,他会默不作声地在她桌上放一杯浓茶。比如,她偶尔提起资料室缺一本关键的外文手册,几天后,那本手册的影印本就出现在了她的抽屉里,虽然没有任何署名。比如,一次全市技术员大会,散场时人多拥挤,他会有意无意地放慢脚步,在她侧前方隔开拥挤的人流。
这些细微的、几乎不着痕迹的举动,像零星的火星,溅落在苏念雪的心湖上,漾开一圈圈细微而持续的涟漪。她开始下意识地留意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