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杨大善人  草芥称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20章 杨大善人 (第1/3页)

    他们或许觉得,“分开居住”没什么大不了的。

    以前在草原上游牧时,他们的部落也是分散开的,而且分散的更零散。

    可一旦要对外作战时,他们召集全族勇士依旧迅速而有号召力。

    但他们没有看清的是,这次的“分”,和以往截然不同。

    这次的“分”是连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留在草原的族人依旧过着游牧生活,而转向农耕的族人,日后要守着土地、学着种庄稼。

    他们的生活节奏、依赖的资源全都变了。

    久而久之,两拨人、三拨人的隔阂会慢慢加深,部落原本的凝聚力也会渐渐消散。

    可这样一个中小型部落的族长与长老,又哪能有这般长远的目光?

    他们此刻满心都是“安稳下来”的庆幸,全然没有意识到,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已然随着这“周到”的安置,悄然拉开了序幕。

    杨灿从未学习过部落安置的专业理论,可身为穿越而来的现代人,他骨子里的综合素质与眼界,早已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桎梏。

    他无需刻意琢磨,便“本能”地洞悉了关键:

    要消解归附游牧部落的潜在威胁,拆分人口、瓦解其凝聚力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更精妙的是,他将这步棋裹上了“设身处地为部落着想”的糖衣,既解决了拔力族人眼前的困境,又悄然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这般周全,怎不让长老们对他感恩戴德呢?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厅中众人,见他们眼底满是感激,对自己的安排毫无异议,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杨灿继续说道:“当然,选择开荒定居的族人,大多没接触过农耕,这一点我也早有考虑。

    大家不必担心,我会从丰安庄挑选有经验的老农耕夫,担任你们的户长、佃长和渠长。

    在拔力大人和诸位长老的统领下,他们会帮大家盖房子、教耕种,确保大家能尽快安稳下来。”

    “在拔力大人和诸位长老统领下”,这句话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原本心中掠过一丝疑虑的长老瞬间松了口气。

    他们暗自琢磨:人终究是归我们管的,再说我们确实不懂盖房种地,没人指导哪行?

    他们看不见的是,这看似合理的安排背后,权力正在悄然转移。

    那些基层农庄管事,会借着户籍登记、赋税征收、调解纠纷、指导生产的机会,一点点蚕食他们对部众的直接掌控权。

    久而久之,部落的核心权力会被慢慢瓦解,即便拔力末还握着“庄主”的名头,所谓的兵权与最高领导权,也终将沦为徒有虚名的空中楼阁。

    杨灿此番对拔力部落的安排,明面上只有两点:

    明确安置方向、解释安置原因、提供农耕转型支持。

    可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分化与控制,此刻没人能够察觉。

    等他们真正意识到不对劲时,早已无力回天。

    其实,将整个部落彻底打散,按家庭或男丁数量分散安置,才是最快速有效的办法。

    但杨灿从现实出发,清楚于阀眼下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那需要一个疆域辽阔、人口稠密、城乡完善的大帝国做支撑,而于阀显然还没达到这般规模。

    再者,于阀也没有强大帝国的威慑力,能够让拔力部落毫无反抗地接受彻底拆分。

    更重要的是,过度拆分不利于他后续对拔力部落的收服与招揽。

    不过,眼下的布局已经足够了:剥离核心领导层,将部落首领、贵族与普通部众分隔;

    把部落拆分为三部分,再派遣基层管事渗透;

    日后再从三个分部中抽选青壮训练成部曲兵……

    有了这些铺垫,分化与控制的根基便已筑牢。

    计划既定,便要争分夺秒地实施。

    虽说现在还是盛夏,可盖房子、开荒地耗时长,必须抓紧时间。

    因此,杨灿只在当晚摆下丰盛的宴席款待众人。

    次日天刚亮,拔力末就带着长老们赶回临时驻营地,他们要按照既定的安排,着手将部众分为“游牧”、“农耕甲”、“农耕乙”三个部分。

    杨灿也一同前往了他们的驻营地。

    远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