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 吴州风流谣,源于陇上人  草芥称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28章 吴州风流谣,源于陇上人 (第1/3页)

    江南吴州的夜色裹着水汽弥漫开来,醉江楼的喧嚣就像煮沸的一锅茶汤,硬生生压过了通衢街上半数的烟火气。

    三楼最阔绰的雅间里,六盏錾花银烛台燃得正旺,明晃晃的烛火映在满桌珍馐上,连瓷盘的描金纹都泛着暖光。

    银盘里卧着刚蒸好的长江肥蟹,青瓷碗里温着女儿红。

    吴郡赵家的公子赵青衣,正懒洋洋地斜倚在铺着云纹锦缎的坐榻上。

    十九岁的少年郎,面敷薄粉衬得肤色胜雪,发髻上簪着一朵半开的白茉莉。

    他的身形是江南士族公子惯有的纤弱,可那双桃花眼扫过满座时,却透着股子压不住的傲气。

    他两指捏着一只羊脂玉杯,听着同席几位士族公子兴致勃勃地争论诗文,嘴角撇了撇,又漫不经心地抿了口酒。

    “赵兄,尝尝这新剥的蟹肉,配着这蜜酿,可是醉江楼独一份的招牌吃法。”

    旁边穿青衫的公子笑着递过银勺,笑容里透着几分讨好。

    赵青衣的父亲可是陈朝户部尚书赵垣,掌着陈国的钱袋子。

    吴郡赵氏更是跻身江南几大士族,这样的家世,自然有的是人捧着。

    可赵青衣却没接那银勺,只嗤”地笑了声,不屑地白了他一眼,慢悠悠地道:“我是没吃过,还是不会吃?”

    他晃了晃杯中的酒液,琥珀色的酒珠沾在杯壁上,语气里是士族子弟特有的清贵与疏离:“吃你的吧,也不嫌心累。”

    青衫公子顿时涨红了脸,怕被其他人取笑,只得讪讪地缩回手,自己舀了勺蟹肉塞进嘴里。

    满桌的笑声也淡了下去,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却都装没听见。

    赵青衣向来眼高于顶,吴州的公子圈里,能让他正眼瞧的没几人,谁又敢真的惹他不快?

    就在这时,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赵家的仆从阿福躬着身子,脚步轻得像猫,快步溜到赵青衣身边。

    他跪坐在锦垫上,几乎把脸贴在赵青衣耳边,压着声音道:“公子,下边人来报信,街对面清风茶馆里,有人在传……传罗家姑娘的闲话。”

    “罗家姑娘”四个字像根细针,瞬间刺破了赵青衣脸上的慵懒。

    他捏着玉杯的手指猛地收紧,酒液晃出几滴,溅在他的月白锦袍上。

    他头也不回,声音冷冷地道:“是什么人?”

    阿福的声音更低了:“听着是关陇口音,应该就是之前满城传谣的那两个人。”

    “砰!”赵青衣猛地将玉杯砸在桌上,杯沿磕在银蟹盘上,发出刺耳的脆响。

    满桌公子都被吓了一跳,纷纷停了话头,看向脸色铁青的赵青衣。

    谁都知道,赵家和罗家正在谈婚事,是当朝大司马牵的线。

    虽说还没下定,但两家都是江南大族,赵家掌文、罗家掌武,这桩姻缘对彼此都有利,必然是板上钉钉,一定要成的。

    可半个月前,吴州市井里突然传开了罗家姑娘幽会寒门子弟、私订终身的消息。

    心高气傲的赵青衣如何能忍?

    就算他是吴州数一数二的贵公子,也总有人敢在背后嚼舌根,说他“未来娘子心有所属”,嘲他“捡了别人玩剩下的”。

    哪怕不是当着他的面说,只要听见风声,也叫心高气傲的他恶心的要命。

    赵青衣猛地站起身,月白锦袍的下摆扫过凳脚,带倒了一只酒杯。

    “带我去,本公子要他好看!”

    阿福急忙取过云纹靴子,双手捧着递到他脚边。

    赵青衣蹬上靴子就往外走,阿福小跑着跟上。

    满座公子见状不敢怠慢,纷纷起身跟了出去。

    ……

    陇上的夜色比江南沉得更快,刚过酉时,凤凰山庄的“敬贤居”就亮起了连片的红灯笼。

    暖黄的灯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撒了一把碎金。

    这片客舍是山庄专门招待贵宾的地方,院中遍植着晚桂,风一吹就飘来阵阵甜香。

    廊下挂着的灯笼都绣着“于”字纹样,连廊柱上的雕花都透着精致与豪奢。

    能住在这里的,皆是在阀主于醒龙面前有分量的客人。

    三位外务大执事如今就住在这里,单是这住处,就看得出他们在阀主心中的地位。

    杨灿见过于醒龙后,便先回了自己的屋子。

    刚推开门,就见青梅坐在桌边,身旁还站着胭脂和朱砂两个小姑娘,脸上满是欢喜。

    想来是他回来时,长房里有人看见了,特意去告诉了青梅。

    毕竟他如今是长房的外务大执事,愿意邀宠买好的人是少不了的。

    青梅已经同意让胭脂和朱砂做贴身侍婢了,两个小姑娘开心的眼睛都笑弯了。

    她们年纪还小,又没在青梅那样的环境里摸爬滚打过,论心眼儿,哪里是青梅的对手?

    青梅之所以爽快答应,也是忽然间想到了她自己。

    从前她是索缠枝的婢女,关键时刻却成了维系索缠枝和杨灿关系的一条关键纽带。

    如今她是杨灿的侧夫人,也清楚杨灿不可能永远没有正妻。

    现在她好好对待胭脂朱砂,让她们与自己情同姊妹,日后自己在杨家的底气,就能更足一些。

    杨灿对此自然没有意见,两个赏心悦目的小姑娘在身边,难道不比旺财那夯货看着下饭?

    当然啦,他杨老爷向来是喜新不厌旧的,旺财如今又当爹又当妈地帮他照顾着那些小崽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早晚还是要回到他身边的。

    “敬贤居”里自有丫鬟下人伺候,杨灿随口问了句,就知道了赴宴的地点。

    刚走进餐厅,就看见李有才站在那儿,正跟丫鬟吩咐“晚点儿上菜,先把茶备着,正主儿还没来”。

    看见杨灿进来,李有才顿时笑开了花,挥挥手让丫鬟退下,快步迎了上来。

    “贤弟,多日不见啊!”

    “大哥!”杨灿拱手行礼,态度谦卑:“大哥荣升外务执事,想必比从前忙碌多了吧?”

    “哎,谁说不是呢!”

    李有才拉着杨灿在桌边坐下,摇头叹气,话里却透着几分得意。

    “在咱们于家的地盘上,采矿、作坊,还有那些诸工百业,都得我操心,连秘方、工艺的保管都不能马虎……”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看似在抱怨事情麻烦,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

    他如今是三执事,主管于家的工业生产,从矿产勘探、提炼,到生产管理、技术保密,再到烧瓷、造车、造船的作坊,全都归他管。

    若是在后世,这样的工业生产本该是地方上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可是在这个年代,农业和商业的规模远大于工业,工业大多还是小作坊模式。

    于家以一阀之力建起的大型作坊,规模虽堪比后世的工厂,可这样的产业毕竟太少。

    更别说兵器制造、甲胄打造这些敏感行业,还得由阀主直接掌控,这又分走了一大块重要职权。

    即便如此,这也是整个于阀的一类产业,比起从前他只负责长房这一块儿,权柄不知重了多少,李有才又怎能不开心?

    他舔了舔嘴唇,语气里满是羡慕:“还是易执事打理的那一摊好啊。

    全阀的商铺、当铺、运输、关卡商税,又轻松又有钱,哪怕现在索家插了一脚,也依旧富得流油!”

    杨灿笑着说道:“大哥好好努力,日后争取再进一步就是了。”

    李有才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自嘲:“为兄比易执事还大十岁,哪还指望更进一步?

    能在这个位置上安安稳稳待下去,我就知足了。对了……”

    他忽然坐直了身子,眼里闪着光:“阀主把何有真在天水城的一处宅子赐给我了!

    那地方地处繁华,宅邸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