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杨灿是墨者?  草芥称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33章 杨灿是墨者? (第1/3页)

    “回禀公子,属下二人在吴州待了十多天……”

    其中一名探子抱拳躬身,正要细说,目光无意间扫过立于于睿身侧的赵腾云和刘波,声音突然顿住。

    于睿会意地一笑,朗声道:“赵统领和刘先生都是我最信任的人,有什么话你尽管说,不必有所顾虑。”

    说着他翻身下马,将手中的马缰绳扔给一名快步迎出来的仆役,又补充道:“到厅里说,外面风大。”

    说完,他一把拉住要避嫌走开的赵腾云和刘波,不容拒绝地道:“两位与我一同进去,正好也听听这个消息。”

    三人并肩踏着石阶走进府门,身后的随从则牵着马匹,跟在后面往侧院的马厩拐去了。

    他们穿过几重铺着青石板的庭院,不多时,便到了“黑水轩”的厅堂。

    厅内墙角处燃着三盆炭火,木炭烧得通红,不时发出“噼啪”的轻响,将室内烘得暖意融融。

    于睿走到主位坐下,刘波和赵腾云则分别在两侧的椅子上落座。

    仆役很快端来热茶,青瓷茶盏冒着热气。

    于睿顾不及喝茶,急急问道:“现在可以说了,你们此去吴州,到底查到了什么?”

    左侧那名探子立刻上前半步,恭敬地道:“回公子,属下二人在吴州城里外的茶肆、酒坊、市集四处打听,连着跑了十多天。

    可是我们走遍了整个吴州城,也没听说过有个叫丁浩的寒门士子,与罗家女儿有私情后又被灭了满门的事。”

    他顿了顿,又道:“属下想着,或许这种豪门私隐太过隐秘,寻常百姓无从知晓?

    于是属下二人又走访了吴州城及其附属乡县,只问是否有一户姓丁的人家被灭门的消息。

    可是属下二人一番查访,近二十年内也没有过这样的惨案消息。

    至于二十年前,属下想着时间太过久远,便没仔细询问……”

    于睿垂眸听着,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摩挲。

    他暗暗思忖,杨灿如今年纪不过二十出头,若真有灭门之仇,绝不可能是二十年前的往事。

    这个杨灿,果然不是什么江南寒门士子,于睿的心情顿时愉悦起来。

    于睿点点头,微笑道:“我知道了,此事切记不得对外张扬,下去到账房领赏吧。”

    “谢公子!”两个探子面露喜色,连忙躬身行礼,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随着房门合上,黑水轩内便只剩下于睿以及赵腾云、刘波三人了。

    于睿的笑意再也藏不住,先是唇角微微上扬,到最后索性放声大笑起来。

    “啊哈哈哈……,杨灿啊杨灿,你藏得再深,这狐狸尾巴,终于还是露出来了!”

    赵腾云和刘波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

    赵腾云拱手问道:“公子所说的这个杨灿,可是阀主门下如今风头正盛的那个长房执事?”

    于睿笑吟吟地道:“不错,正是此人。”

    刘波不解地道:“此人确实有些本事,改良耕犁、修治水车,是个可造之才,不过也不至于惹得公子你如此关注吧?”

    “欸,不然不然。”

    于睿摆了摆手,笑的更加愉快了:“赵统领、刘先生,你们二位有所不知啊,这杨灿早已被我收服。

    如今……他也是咱们代来城的人了。”

    “什么?”赵腾云和刘波齐齐惊呼一声,顿时露出了喜色。

    他们俩是代来一脉的家臣,归附代来城的人越多,代来城的实力就越强,他们的前途自然也就越发光明。

    杨灿此人的份量在整个于阀来说,还算不上如何重要,但他却是近两年来阀主门下最成器的一个人物了。

    此人竟然也暗中投靠了代来城,这不正说明阀主气数已尽,代来一脉的前途远大么?

    两人连忙拱手道贺:“公子,可喜可贺呀。”

    于睿摆了摆手道:“若仅只如此的话,虽然是喜事,却也还不值得本公子向你们卖弄。

    实在是因为这个杨灿,他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神秘身份呀!”

    这话一出口,赵腾云和刘波更是齐齐一怔,心头好奇心起。

    神秘身份?什么身份称得起神秘二字?

    刘波忍不住问道:“公子,却不知此人还有什么神秘身份?若是不便……”

    “你们两位都是我父子心腹之人,有何不便言说之秘密?”

    于睿打断他的话,悠然自得地一笑,十分笃定地道:“杨灿此人,实乃墨门弟子。”

    赵腾云和刘波是代来一脉的核心人员、心腹家臣,就算他们不是适逢其会,于睿对他们也没有防范之心。

    况且,他们适逢其会,再隐瞒反而不妥。

    而且于睿觉得,把此事告诉他们,不仅能显得自己对他们足够信任,更能让他们看到代来城的潜力,从而对代来城更加的忠心。

    这和于醒龙正对外大肆宣传鲜卑拔力部落归附于他,是一个道理。

    “墨门弟子?”赵腾云和刘波这回可是真的被惊到了。

    墨门的名声,在诸子百家中那也是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

    墨者虽然式微了,而且分裂为三派,但墨者大多精于实用之学,而且组织性、纪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